來稿.香港地方志中心|污染容易修復難 水質改善的見證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香港擁有美麗的維港和無數優良泳灘,但曾幾何時,這些值得我們驕傲的天然資源都曾經受到嚴重污染。

來稿作者:黃耀錦

維港的潮汐流量雖然巨大,沖刷力強,但是隨著香港城市發展,維港兩岸未經處理的住宅及工商業污水直接排入維港內,嚴重影響港內水質,導致溶解氧低、細菌量高的情况。由於水質欠佳,極受市民歡迎的維港渡海泳不得不在1979年起停辦。「淨化海港計劃」是政府針對維港污染的一個龐大工程計劃,自2001年開始分階段投入服務。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見到好成績。海水溶解氧提高,最開心的當然是釣友,魚獲品種多了,數量也多了。此外,細菌量大幅減少超過九成,令到停辦多年的維港渡海泳可以在2011年復辦。

年紀小時,跟著父親到泳灘是最難忘的的消閒活動。因為家住九龍,很少去淺水灣、深水灣這些熱門泳灘,而是去俗稱 "11咪半"、"19咪" 這些在青山公路旁的荃灣、屯門泳灘。和維港一樣,泳灘也曾受到嚴重污染,當時污水渠還未覆蓋泳灘旁邊的地方,令污水直接流入泳灘,做成污染。荃灣、屯門新市鎮的發展,令"11咪半"和"19咪" 泳灘受污染特別嚴重。"19咪" 的泳灘在1981年至1986年相繼關閉。在荃灣的 "11咪半"泳灘也好不到哪裏,在1995年至2003年間也相繼關閉。直至污水收集系統改善,和「淨化海港計劃」投入服務後,這些泳灘才得以陸續重開。現在,所有40多個政府泳灘都符合水質標準,市民可以放心在這些泳灘暢泳了。

最後不得不提吐露港。吐露港是一個封閉型的淺水水體,只有一個狹窄出口,污染物很難隨潮汐排出港外。吐露港旁有沙田、大埔等人口眾多的新市鎮,舊式村落和禽畜農場。這種種因素,令吐露港成為當年水質最差的水體。有朋友開玩笑宣佈吐露港不能醫治,已經死亡。政府於1980年代下定決心,推行「吐露港行動計劃」,大規模改善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吐露港的水質近三十年來已得到穩定的改善。猶記得有一位大學環境工程講師,他80年代在工務局的污水處理部工作,是香港污水處理的先驅。他在90年代移居加拿大,但也不時回港,參加我們同學的聚會。在看到吐露港水質的改善後,感慨地說很高興看到這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終於成功。

我深深體會到,污染容易,修復困難。

作者黃耀錦是前環保署副署長。香港地方志中心邀請參與編撰《香港志.自然》的專家學者撰寫一系列趣味短文,介紹香港自然歷史的相關內容。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