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國際金融中心遺址」論調荒謬之極,經不起客觀事實驗證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今年香港股樓走勢皆弱,市場憂慮經濟前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接受本地媒體訪問時表示,數據顯示香港未見有資金流走,匯率及存款變化不大,當中存款今年內更增長2.3%。

有內地網民指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余偉文形容「遺址論」是得啖笑,他指出香港的銀行體系在亞洲的國際金融中心中規模最大,股票市場的規模與成交,比鄰近地區高6至7倍,香港亦是亞洲最大的資產管理中心。雖然資本市場表現疲弱,但他表示股市是週期性的,不只香港,環球股市特別是公開招股(IPO)市場都很艱難,因為息口突然由近零急升至逾5厘,環球IPO或發債都很困難。過去一年雖然股市波動大,但港元存款仍淨升2.3%。隨著內地經濟復甦,工業生產、零售和消費數據都在改善,寬鬆政策逐漸見效,值得對本港未來經濟審慎樂觀。

來稿作者:楊華勇

2023年9月開始,網上流傳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遺址」、「亞洲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並以競爭力、港股近三成股票零成交及「深圳已變成服務香港窮人的城市」為理由,指出香港「位至三大金融中心用了一百年,變成遺址只要五年」。

所謂「國際金融中心遺址」的說法,或別有用心、或純為吸引眼球的說法,根本經不起客觀事實的驗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的評估報告中,再次肯定香港作為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讚揚香港擁有穩健的制度框架、充裕的資本和流動性緩衝、高水準的金融業規管系統、運作暢順的聯繫匯率制度等。香港是亞洲最大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亦是亞洲最大的跨境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對沖基金中心及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等。同樣重要的是,香港是亞洲最大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也是亞洲最大的跨境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對沖基金中心及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這些首屈一指的優勢,穩如泰山。

余偉文駁斥「遺址論」時說,香港比起「隔籬屋」(新加坡)的金融中心,市值大6至7倍也不止,即不公開點名指新加坡遠不及香港;而今年首3季香港有54隻IPO,較以前差了很多,但新加坡只有5隻,故經濟不景對上市活動的影響,不只是香港獨有的問題。

特區政府要主動說好香港,重點推介本地享有良好的營商環境、簡單低稅制、資金自由港、與西方接軌的司法制度、高效的金融監管,以及最自由經濟體等制度優勢;內地與香港不斷增強的經濟貿易聯繫,將推動香港持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大灣區將推動金融市場和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以及香港在離岸市場人民幣業務方面具有先發優勢,都是香港金融業進一步發展的堅實基礎。

本港近年持續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地區的關係,有利於本港竭力拓展與亞洲、中東的夥伴關係,吸引新資金。特區政府過去一年致力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成功吸引阿斯利康、寧德時代等重點企業來港設立研發中心或地區總部,預料會吸引其產業鏈的上、中、下游夥伴來港,持續帶來大量投資、創造職位,豐富香港的創科生態,助力產業多樣化和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早前亞洲首只沙特阿拉伯ETF在港掛牌上市,進一步增強本港金融市場的全球影響力。而沙特阿拉伯未來投資倡議研究所(FII Institute)亞洲峰會來港舉辦,更有利於本港企業把握拓展中東藍海市場的機遇,持續加強本港與中東金融、經濟合作的緊密程度。

作者楊華勇是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常委、香港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