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政府須重新評估煙火匯演 注重社會效益避資源浪費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鄺卓睿

最新的財政預算案公佈了一系列提振經濟的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財政司宣布將向旅發局撥款10.9億元,其中約1200萬元將用於每月在維港舉行煙火和無人機表演,平均每月花費約一百萬港元。這些措施旨在吸引旅客來港,但已引起坊間和海內外大眾的批評。當中,本地市民質疑項目的效益和可持續性,而內地和海外遊客大多數認為決策者像是沒有看過世面,不了解內地的無人機和煙火匯演的多樣化,以及覺得所謂的「煙火經濟」非常奇葩。

港府多次強調將尋找商業贊助來支持煙火表演,並表示評估效益時不能只看成本,還應考慮能帶來多少人流、生意和市場的熱度。筆者認為每月舉辦煙火匯演可能在短期內吸引一些遊客,但從效益角度來看,其實際效益卻有限。

首先,過於頻繁的煙火匯演可能會使原本受歡迎的節慶煙花匯演失去獨特性和吸引力。觀眾若經常接觸相同類型的活動,可能會感到厭倦和視覺疲勞,進而影響他們對每次活動的參與率。這種疲勞感和失去興趣的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習慣化」,即對於重複性刺激的反應逐漸減弱。因此,政府應避免過度頻繁地舉辦煙火匯演,以維持節慶煙花匯演的獨特吸引力,並確保觀眾的持續興趣。

其次,這樣的活動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如每月的煙火匯演平均需花費約一百萬港元。這筆龐大的開支可能難以獲得相應的回報,尤其是在目前港府財政困境下。即使這些活動吸引了一定數量的遊客,但其能轉化為實際經濟收益的機會卻不一定高,尤其是考慮到遊客在觀賞煙火匯演後可能僅是短暫停留,而非真正的消費者。再加上近期流行的攻略和選擇到深圳等地留夜,這些都不會為本地酒店業帶來多大效益。試問有多少商業機構會願意贊助?就算有,又試問這每月煙火匯演可以維持多久呢?政府屆時在匯演項目上又有多大控制權,並確保能夠可持續性地每月繼續進行煙火匯演呢?

長期來看,過度頻繁的煙火匯演可能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包括噪音污染、空氣污染和對野生動物的干擾。這些因素可能會影響當地居民和遊客對城市的整體印象,進而對旅遊業和商業環境產生負面影響。至於社會價值觀方面,過度舉辦煙火匯演會對社會價值觀造成扭曲。本地煙火匯演一般被視為一種節日慶祝活動,但如果變得過於頻繁和普遍,人們可能會開始將短暫的娛樂和刺激視為生活的重要部分,而忽略了更重要的價值和需求。這可能會導致人們對於真正意義上的慶祝和滿足感的減少,並可能促使他們對於其他更有意義的活動和價值觀的忽視。試問這些都是本港政府所願意看到的嗎?

在資源浪費方面,每月舉辦煙火匯演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煙火材料、燃料、人力物力等都是必需的,而這些資源本可以用於更有意義和可持續的項目。例如,這些資源可以用於改善基礎設施、提改善社福工作、興建更多長者日間護理中心、促進經濟發展等,這些都是對社會更有價值的投資。在地區層面上,這筆款項足以推動社區發展項目和地區小型基建的發展,亦可以用於推動城門河美化和改善工程。

最後,筆者建議政府在考慮這些問題時應該採取行動。政府可以暫緩落實有關計劃,重新規劃相關款項和煙火項目的策劃。如果政府堅持要舉辦煙火匯演,可以參照內地和澳門的做法,在其中一個月每逢週五舉行國際煙火比賽,或是透過促進社區參與,鼓勵居民參與活動的策劃和執行,以增強社區凝聚力和歸屬感。如果政府不願意改變原計劃,則應將資金用於更有意義和可持續的項目上,如改善基礎設施和政府服務等,以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政府在舉辦活動時應綜合考慮成本效益,確保活動的資金和資源得到有效利用,並對社會產生積極影響。這樣的做法將有助於避免資源浪費和負面影響,同時提高活動的社會效益。

作者鄺卓睿是香港群策匯思常務理事。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