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交通優惠重擔源於政策失誤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鍾誠祥

財政司司長在公佈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時,提到會檢討60歲或以上長者及合資殘疾人士2元乘車優惠計劃,因該計劃預計會為政府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在回應一項立法會質詢時,更進一步提出2024/25年度這方㕅的預算開支會由2023/24年度的約41億元大漲至約60億元。此言一出,社會輿論要求檢討票價優惠之聲不絕於耳。

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把2元的票價調高至5元,有論者則表示應該把交通票價補貼設定每月上限。但是無論如何,針對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的檢討和調整,都不應該違背有關計劃的政策原意,就是透過交通票價優惠,鼓勵受資助的群體出行,支援他們參與不同的社交活動,避免弱勢群體因經濟問題而成為隱蔽群體。基於這個基礎,政府當局可以從不同層面審視這個政策。

首先,根據政府當局提供的數據,票價優惠計劃的開支迅速上升,明顯是因為政府當局把原有年滿65歲才能享受票價優惠的門檻降至60歲。事實上,這做法完全是一個錯誤的政策調整,因為我們實在沒有必要透過提供交通補貼,芰勵60至64歲的健全人士出行。誠然,納稅人是白花了資源在這個群體身上。

現時不少企業和機構都把退休年齡延後至65歲,即不少60至64歲的人士仍然擁有全職工作。當這些市民仍然擁有賺取收入的能力時,為甚麼納稅人仍然要為他們提供票價補貼?就算不少人仍然選擇在60歲退休,他們的消費能力仍然強勁,否則政府當局近年也不會提倡銀髮經濟。不少剛退休的香港市民都會趁着空閒時間多了,在本地四處出行遊逛,就是在放寬票價優惠至60歲人士前,剛退休的市民四處出行已然相當普遍,那麼我們真的要為他們提供交通票價優惠,鼓勵他們出行嗎?

基於以上論述,本來我們只需要考慮要求60至64歲的建全人士承擔較高的交通票價,便可以顯著減輕政府當局的財政負擔。但是本年8月起,60歲或以上人士,不論是殘疾還是健全乘客,都需要一律使用樂遊卡,因此制度上我們已不可能把60至64歲的健全乘客分別出來,針對性調低他們獲得的票價優惠,這為整個政策檢討添加了相當大的限制。

既然政策已然出現偏差,我們也只能夠盡量作出調校,而調校的過程中必須採取一致性的措施,即同步調高殘疾八達通和樂遊卡的票價,或者設定補貼上限,因只有這樣才可以減少不公平的狀況,且能避免加重向不同乘客群體收取不同優惠票價,以及作相應的智能卡調校衍生的行政成本。

若真的要一刀切的話,最簡單有效的方案便是把優惠票價由2元調升至3元,因為自2012年有關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實施以來,票價水平也沒有任何調整,12年來交通票價的累積加幅已然達一定水平,再加上若政府當局決定調升優惠票價,理應在往後一段時間也未必會再作調整,因此把票價增加50%至3元也並非不合理的做法。不過,就票價補貼設立上限卻並非理想的做法,因這安排違反了鼓勵長者和殘疾人士多出行的政策原意,而且設定個別乘客的資助上限,可以使整個票價系統更為複雜,加重整個計劃的行政開支。

還有,部份交通路線的票價是否納入票價優惠計劃着實值得檢討。舉例而言,目前前往長洲和梅窩的渡輪,長者和殘疾人士乘搭高速船和普通渡輪的普通位,都可享受2元優惠,但乘搭普通渡輪的豪華位則只能享受半價優惠。當同一條路線有三種不同的票價時,2元優惠是否應該只給予票價最低的選項,而其他選項則只能享受半價優惠?另一個例子便是接駁陸路口岸的巴士路線均設有2元乘車優惠,但東鐵線往來羅湖及落馬洲站的車程,以及接駁機場的A線巴士,長者和殘疾人士均只能享受半價優惠,我們是否應該將所有接駁口岸的交通工具劃一只能為長者和殘疾人士提供半價優惠?

2元乘車優惠為公共財政帶來沉重負擔,絕對是源於政策失誤,但是既然事已至此,也只能亡羊補牢。還望政府當局開展有關檢討之時,能廣泛聽取持份者的意見,在有限的政策選項中選擇最合適,最為公眾接受的一個。

作者筆名鍾誠祥,曾從事社區服務和政策研究的工作,現從事公共政策顧問工作。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