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司機扣分制不治本 問題根源還在天價牌照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的士服務質素為人詬病,政府終於研究引入「扣分制」,對違規司機作出具阻嚇性罰則,整體方案獲的士業界和乘客普遍支持。惟歸根究柢,的士牌照成為司機財政收入一大負擔,才是的士業問題的癥結所在。政府檢視牌照制度,或許才是出路。

政府研究引入的士司機扣分制,冀提升業內服務質素。(資料圖片)

政府研究引入的士司機扣分制,建議針對18項「較嚴重」及「較輕微」罪行,扣三至十分不等,兩年內扣滿15分可能要停牌最少三個月。有的士司機十分支持方案,表示能打擊業內的害群之馬,亦有部分司機認為沒有「散銀」找贖、未有保持個人整潔等條文苛刻,並對制度欠缺搜證措施感擔憂。

推行的士司機扣分制,對違規人士發起警惕實屬好事,但對司機而言,服務質素下降主要是行業環境而起。除面對市面「黑的」、白牌車的競爭,車租也是經營壓力之一,《香港01》報道過,2016年的市區的士租車司機月入約17,000元,單是車租就已經佔去一半收入。即使政府提高錶價,車行亦會提高車租,從來沒能減輕司機面對的財政壓力。

的士業議會提交《的士業改革建議》,當中有短中長期8大建議,指長遠的解決辦法是收回所有的士牌照。(黃雅盈攝)
+8

車行炒賣無監管 的士牌淪投資工具

需要繳付車租的,往往是無力購買「天價」牌照的普通司機。政府於1994年停止增發市區的士牌,牌照數量保持約1.5萬張水平,的士牌價有升無跌。的士聯合交易所數字顯示,市區的士牌照價由2007年的350萬元,急升一倍至2015年的725萬元高位。炒賣之熱,是由於過千計的士牌照落在炙手可熱的車主和車行手上,他們操控着牌照價格升幅,2018年3月,首三名「車主」就擁有1444張的士牌照,佔的士牌照總數8%。

有研究機構指出,車行透過炒賣不停升值的車牌,再借貸進行投資。如斯現象推動的士業議會昨天(17日)在提交的《的士業改革建議》中,建議政府長遠收回現時18,163個的士牌照,然後再重新發牌,並希望在重發的的士牌中加入各項條件,例如年期、持牌人必須是司機、不得出租等。當然,若依從的士業議會的建議,收回所有的士牌照,將是數以千億計的金額,這在現實中的可行性甚低;但怎樣才能壓低牌照炒價,則是政府應當研究的方向。

強推專營的士 成惡性循環

政府曾在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2017年4月的會議中,向委員就推出專營的士進行諮詢。方案建議以專營權模式推出600部專營的士,為本港近18,000部的士總數的3%,期望試驗計劃能提高整體服務質素。有委員認為,專營的士會加劇業內不良競爭,無助解決普通的士服務質素原有問題,甚至進一步影響司機生計,造成惡性循環。儘管如此,政府以專營的士旨在滿足社會對質素較高的公交服務需求為由,落實建議並最快今年批出三個專營權。

在現有牌照之上再新增專營或非專營牌照,雖或有助減低整體的士牌照的價格,但亦與政府有意減低路面交通車輛的政策背道而馳。政府何不對症下藥,重新審視現有的士牌照制度多年來的漏洞?

的士司機受剝削 政府宜正視癥結

暫且不討論少數立心不良的的士司機,的士整體服務質素下降,拒載、濫收車資問題不絕,某程度反映他們在業內謀生面對的困境:一方面源於高昂的車租和牌費,另一方面承受社會對乘客被剝削的批評。要解決問題,政府應以的士司機本位入手,徹底改善他們的待遇。

政府在強推專營的士、對牌照持牌人和白牌車無動於衷的態度下,普通司機無從得利。加上面臨「扣分制」的規範,經營壓力只會日益上升,因此政府絕對理應正視的士牌照制度的漏洞,解決司機和乘客同受剝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