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中共應還劉霞自由 莫讓劉曉波悲劇重演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本月初旅居德國的異見作家廖亦武公開一段錄音,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的遺孀劉霞哭訴「現在沒什麼可怕的了……以死抗爭對於我,最簡單不過」。劉霞自2008年至今長期受到軟禁,其間飽受精神折磨。德國總理默克爾上周訪華前夕,消息指劉霞有望出國,只是至今仍無音訊。昔日中共當局因政治異見監禁劉曉波,至其生命垂危之際才讓他離開牢獄,鑄成大錯;如今軟禁劉霞更無道理可言,當局應盡快還其自由,如果出國是她的意願,不應阻撓。

近期不時傳出劉霞精神崩潰的消息。(網上圖片)

劉曉波與劉霞可謂歷盡顛簸,1996年,劉霞堅持與仍身陷牢獄的劉曉波結婚;劉曉波在1999年經歷勞改後獲釋,但於2008年因起草《零八憲章》被刑事拘留,2009年被控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十一年有期徒刑,至2017年才確診患上末期肝癌後獲准保外就醫,離開獄不足一個月便離世。《零八憲章》呼籲中共當局推行民主化改革,提出以中華聯邦共和國解決兩岸問題等構想,帶有濃厚烏托邦式願景,但當中不少建言早為國內自由派所主張,《憲章》實屬「坐而論道」,跟「顛覆國家政權」沾不上邊。
 
正因如此,外界普遍認為劉曉波的罪名是「莫須有」,而劉霞沒有干犯法例,當局更沒有任何理由將她軟禁。自劉曉波入獄後,她長期受到監視,一度與外界斷絕來往;劉曉波去世後,她仍未獲自由。友人披露,劉霞已患上嚴重抑鬱症,旅美記者蔡楚稱,5月21日曾與劉霞通話,她當時正在北京家中,每天吃三種藥,健康情況堪憂。

劉霞早已表露了出國意願,默克爾上周訪華,令關注劉霞情況的人們看到一線曙光。默克爾向來關注中國人權問題,去年曾表示劉曉波可帶同劉霞到德國保外就醫,卻未有成事。外界本期望她這次訪華會促成劉霞出國,但是隨着行程結束,仍未有音訊。

悼念劉曉波及要求釋放其遺孀劉霞橫額(歐嘉樂攝)

歸根究柢,劉霞與劉曉波命途多舛,源於部分持保守立場者仍以「敵我矛盾」心態看待異見知識份子。但是大多知識份子批評國策的動機並非顛覆國家,而是對國家的發展路向與當局存在分歧,他們不過是懷着愛國之心,對國家提出建言。正如劉曉波在《我沒有敵人——我的最後陳述》所言,他以「超越個人的遭遇來看待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變化,以最大的善意對待政權的敵意,以愛化解恨。」
 
知識份子沒有挑戰政權的意圖,國家沒有理由視之為敵人。近代中國知識份子歷盡滄桑,1957年的反右運動,不少知識分子因「右派」的罪名而繫獄。文化大革命牽連更廣,不少文人不忍受辱,最終自戕。改革開放後,不少在反右運動、文革受到批判的知識份子獲得平反,中共理應吸收教訓,不能重蹈覆轍。劉曉波的屈死無法挽回,但當局不應使同樣的悲劇在劉霞身上重演。

據廖亦武披露,德國外交部曾為劉霞出國作過具體安排,在他月初公開的錄音中,劉霞亦說,自早前接到德國駐華大使的電話後,她「開始收拾東西」,「一點也没說拖延什麼的」,卻被逼着做「一些我做不到的事情(親自遞交出國申請)。若劉霞真的因為程序原因而無法如願出國,當局何妨主動打開方便之門,以體現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默克爾一同見記者時所言:「中國將尊重司法和執法機關依決採取的行動,但同時我們必須尊重人道主義並遵循人道主義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