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宿舍耽擱八年 張建宗應引以為恥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首批青年宿舍預計於2019年第一季落成。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在網誌指,政策目的是助青年人儲蓄,又言青年人只要努力,總會有出頭天。青年宿舍計劃早於2011年推出,部分當日期盼政策落實的青年已超出年齡限制,難以受惠。尤有甚者,首批宿位只有80個,連杯水車薪也算不上,而且宿舍租金與市價掛鈎,未有充份考慮到青年的負擔能力。政府在改善青年宿舍等過渡措施的同時,也需要根治樓價失控的問題,才能讓青年安居樂業。

張建宗在回應議員提問時指,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嚴格遵守《基本法》第92條運作,按司法及專業才能選用法官,法官的背景、政治、社會及經濟等觀點因素,不應在考慮之列。(余俊亮攝)

青年宿舍計劃早於2011年由曾蔭權推出,原訂最快於2016年落成,荒謬的是,項目至2016年仍未動工,僅完成前期顧問研究,當時估計,項目最快於2018年落成。早於2011年,樓價問題早為人詬病,項目計劃於2016年才落成,已是遠水難救近火。如今首批宿舍要到2019年才落實,一些當日的青年早已成為中年,不符合青年宿舍18至30歲的租戶限制。加上首期宿舍只有80個單位,根本難以應付青年的需求。青年宿舍談不上是一項政績,官員更應引以為恥。

另一方面,青年宿舍屬自負盈虧項目,租金難言合理。政府指,負責營運青年宿舍的非政府機構訂立的租金不可超過鄰近地區面積相若單位市值租金六成。須知,自政府取消租務管制後,租金早如脫韁野馬,超出市民的負擔能力,宿舍租金與失控的市場掛鈎,而非按青年的負擔能力計算,本質上已犯上嚴重錯誤。更有甚者,一些項目位處於上環、旺角、佐敦等租金昂貴的地區,以市價六成釐定租金對初出茅廬以至工作數年的青年來說,都是一大負擔,遑論助青年人儲蓄。

+5

「青年宿舍計劃」已然淪為青年間的笑話,張建宗在網誌上的「鼓勵」,更令青年感到氣憤難平。「只要努力,總會有出頭天」一語,暗示年青人住在宿舍期間,只要努力儲蓄,他日必可上樓。但他必須認清,失控的樓市才是青年人難以「出頭」的本因,本年初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香港的樓價超出市民的負擔能力,以家庭來計算,市民要不吃不喝19年才能完成供款。房屋供款早已壓得青年人喘不過氣來,他們又哪有空間去談理想、談創業?觀乎去年的報道,張建宗名下的物業總值1.5億,他善於投資、以置業為樂,固然是他的自由,但是他不應將他的「理想」強加於人,要一整代人陪他奉上寶貴的人生去償還房債。

官員在認識上犯下大錯,政策自然難以對症下藥。青年宿舍的首次租期至少兩年,總租期合計不得超過5年。乍聽之下,五年是頗長的時間,但是我們須問,這些能夠入住青年宿舍的「幸運兒」,在租約完畢後又可以住在哪裏?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表示會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青年人一度期望房屋市場會出現結構性的轉變,只是運房局局長陳帆及後表示首置上車盤在房屋供應統計上將會算作私樓,其售價高低可想而知。此外,政府又漠視私人市場失控,一直堅持居屋以市價七成出售,早為市民批評是「托市」;其供應量不足,亦使之形如大抽獎一般,難應付龐大的需求。在這格局下,青年宿舍也許是一時的救生筏,青年最終仍要泅渡不見邊際的苦海。

青年宿舍實為政府怠政的其中一例,房屋問題犖犖大者、人所共見,其癥結在於政府迷信自由市場,任其失控,犧牲了廣大市民的福祉。適逢土地大辯論展開,政府應兼聽民意,作出結構性的改革,重訂居屋定價機制、增建中產公屋以及改變公私營房屋比例,讓青年從供款的桎梏釋放出來;否則,官員常掛在口邊的青年問題,根本無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