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傳拒考當曠課 TSA未有共識 剔除操練文化才是根本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昨晚(7月4日),有家長在FB「不願小朋友成為功課奴隸」專頁投訴,指早前因不想兒子應考「全港性系統評估」(TSA),遂向校方說明原因並替兒子於應考時間請假。該名家長指,請假後一直都沒有收到校方的電話或書面答覆,卻在考完試後得知校方將此次請假當成曠課處理。家長不明白為何自己已經提前溝通,卻遭到校方懲罰性的處理,認為校方分明就是在打壓不同意見。一夜之間,這帖文引起群組內大批家長討論。

教育局早前表示將就全港系統性評估(TSA)進行題型改革,以回應社會反對TSA的聲音。不過,記者查看今日在考評局網頁公開的中文試卷,發現從閱讀理解文章平均字數、分卷數字及題目數字來看,改動不大。(資料圖片)

帖文的內容雖然尚未得到證實,但家長熱烈的討論足見「優化」後的TSA仍然充滿爭議。教育局自2004年開始推行TSA,原意是協助學校及政府了解學生在中、英、數三科的一般水平。詎料政策推行後,學校對測驗結果「唯命是從」,學校高層為了在考試成績上不落人後,只好將TSA的測驗結果作為績效目標,不斷向老師施壓。施壓的結果就是功課不斷被拋向學生、學生不停機械操卷,形成學生、老師、家長三方都深受其害的局面。

對於部分學生及家長來說,TSA可謂神憎鬼厭。大吐苦水的家長、教學團體與教育局近年來不停圍繞着TSA進行角力與博弈。2011年,有見於TSA考核的頻密程度可能對學生構成太大壓力,教育局宣佈暫停小學六年級的TSA,改為與「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Pre-S1)」隔年交替舉行。2014年,教育局再對TSA進行一系列「優化」,包括取消向小學發放其學生在TSA中的達標率、自2015年起隔年舉行小六TSA、把TSA從小學「表現評量」中剔除,以及提供互動的TSA報告平台等等措施。然而,「優化」後的TSA仍然無助改善學生的苦況。家長們更是團結一心、「自力救濟」,逐漸將矛頭由個人指向制度,並提出罷考、遊行等方法來表達訴求。

+6

去年,時為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經表示,非常擔心學童要過分操練,希望香港兒童愉快成長,並指會爭取於2017年擱置TSA,對TSA進行重新審視及評核。今年3月,檢討小三TSA委員會完成檢討報告並上交教育局,教育局局長楊潤雄隨即決定採納委員會建議,宣佈恢復小學三年級TSA,但新的TSA將會以不記名、不記校、抽取一成學生考試的方式進行。不過,新方案容許學校透過自行報名「全級應考」小三TSA而獲得TSA學校整體表現報告,令反對TSA的家長擔心學校報告內的數據,將繼續誘發操練。

雖說新方案只會抽取一成學生考試,惟其同時容許學校申請全級小三學生參與TSA考試,並索取學校表現報告。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形容做法無異於留下一條極大的「尾巴」,令人擔憂操練和異化會繼續出現。

教協副會長、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圖中)傍晚與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會面,表達對小三TSA及小學社工制度問題的關注。(教協提供)

今年小三TSA考試已經結束,結果證明全級考的學校為數不少。根據考評局資料,全港有230間官立、津貼及直資小學申請全級學生應考今年小三TSA,佔全港476所公營小學的48.3%。也就是說,這些申請全級考的學校只需要向考評局索取附有全港數據的表現報告,過去學校之間「互相攀比」的風氣將會延續下去。

平情而論,新的TSA確實對之前的版本作了優化,例如會以不記名、不記校、不收取學校的方式抽樣進行。並且,社會上都有支持TSA的聲音,認為TSA的測驗結果可供政府及學校參考,以改善教育政策及教學質素。

一個多元的社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十分正常,但這不代表當局可以將此作為推諉卸責的藉口。如果教育局真的認為TSA需要保留,教育局應清楚向家長解釋保留TSA的好處及理據是什麼,對全港的學生及整體利益又有何影響。教育局應該回答家長的問題:到底「選擇全級考便能索取學校報告」的政策是否會鼓勵學校繼續全級考TSA?如果「優化」後的TSA確實令操練文化死灰復燃,教育局是否應該聽取部分家長及辦學團體的意見,將選擇權交回家長手上?而更根本的是,學校如何才能告別「操練文化」,讓學生能夠真正愉快地學習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