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隧道收費員將被淘汰 揭示中高齡人士再就業之難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將軍澳藍田隧道預料於2021年完工,政府建議全面採用自動電子收費系統,並於實施兩三年後,把服務推展至所有政府隧道。政府要求隧道承辦商調配現職收費員,以及籌劃自然流失,意味着最終淘汰這職業。隧道收費自動化乃大勢所趨,問題是員工因為技能所限,難以轉職,或者只能尋找待遇比收費員更差的工作。事件雖然只牽涉數百員工,但其實反映出普遍的勞工問題。近日民間團體連番批評,政府各項中高齡人士就業計劃成效不彰,政府必須盡快檢討,善用本地勞動力。

政府早前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亦曾指,將軍澳藍田隧道將不設收費廣場。(土木工程拓展署圖片)

將藍隧道預計三年後完工,政府稱因為不夠地方興建收費廣場,建議全面採用自動電子收費系統。其實,各項無現金支付方法成熟,政府毋須特意設立人手收費站。再者,自從青馬大橋2017年8月大塞車後,市民紛紛批評人手找續隧道費是塞車主因,隧道收費自動化,可謂順應民意。有的士組織代表憂慮,日後自動化收費妨礙職業司機拆帳,以及難以「打散大紙」。然而,此等問題應由業界自行解決,而非阻礙技術進步。

更大問題在於如何安排幾百名隧道收費員的去留。運輸署要求隧道承辦商重新調配收費員,透過再培訓,讓他們擔任交通人員等職位,以及預早籌劃自然流失安排。運輸署亦計劃要求隧道費服務供應商安排現職收費員轉任檢視影像和追討隧道費等工作。

台灣2014年全面取消收費亭,改用「龍門架」式收費系統。(Youtube片段截圖)

《香港01》日前訪問業界代表,直言業界擔憂前程,因為大部分員工學歷不高,難以轉職,猶如「即係逼佢地唔做」。的確,觀乎近日東區海底隧道的收費員招聘廣告,收費員的入職要求相當基本,只具簡單中文書寫能力,無需經驗,時薪54至57元,粗略計算月薪約一萬至1.1萬元。縱使不乏較高學歷者任職收費員,但對只有小學或初中畢業,尤其是中高齡人士而言,此等工作更為重要。

因此,政府和隧道營辦商要及早與員工籌劃工作前途。首先,營辦商不能壓低員工待遇,藉故迫使他們離職。政府應多加監督,杜絕假自然流失。其次,轉職、再培訓過程必須符合員工意願,而且能夠提升員工技能,這包括語言文字、器材運用、以至道路駕駛知識等。

台灣在2013年爆發了國道收費員抗爭,員工不滿轉職安排及遣散補償多番更改,指控營運商和政府出爾反爾,更曾經多番抗議、堵路,爭端延綿至今仍未完全平息。香港必須引以為戒,妥善處理訴求,務求員工平穩過渡新崗位。

工會指因收費員學歷不高,或難以轉換其他職位。(資料圖片)

當然,平穩過渡說易行難。員工轉職不同更新電腦軟件,只要按步驟操作就成功。不少人花盡心機學習也難以增進技能,只能在勞動市場尋找技術更低、勞力密集的職位,例如院舍照顧或清潔工作,甚至被市場排斥,在失業和零散工之間掙扎求存。

不光是隧道收費員對前景迷惘,還有數以萬計的中高齡人士。當社會自動化趨勢只會愈來愈明顯,中高齡人士就業問題也愈來愈普遍。今天他們可能領取稍高於最低工資的薪酬,但假若日後求職者競爭加劇,又沒有加強就業保障,他們的薪酬待遇定會被拉低。因此,當勞福局局長羅致光近日屢屢為收緊長者綜援申請資格辯護,只叫長者繼續工作掙錢,正正顯露出他不知民間疾苦,無視就業市場的苦況。

不論隧道收費員,以至其他因為技術進步而面臨淘汰的勞工,政府也應確保他們接受再培訓,讓他們填補未來的職位空缺。根據《2022人力資源推算報告》,環保產業、安老及復康服務業的職缺較多,而且難以完全被機器取代的行業,政府須鼓勵中年人士轉職,但另一方面,政府需引入科技減少勞損的機會,同時要帶領業界提升薪酬待遇,告別厭惡的工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