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小城市長參選美國總統 何解成為傳媒寵兒?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距離美國總統大選仍有一年多,而民主黨這邊廂的參選人已經是人滿之患。本來在芸芸眾多參選人中,除了一直遙遙領先的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以及聯邦參議員兼上屆初選希拉里的對手桑德斯(Bernie Sanders)外,獲主流媒體追捧者,是年輕靚仔,被喻為黨內新星的前聯邦眾議員奧羅克(Beto O'Rourke)。
然而在一個月後,一躍成為傳媒寵兒的,竟是比46歲奧羅克還要年輕九歲,印地安納州一個小城市南灣(South Bend)市長,出生於1982年的37歲布蒂吉格(Pete Buttigieg)。他周日(14日)正式宣布參選時,其已在黨內初選首兩大州份的民調中已排名第三,僅落後於拜登和桑德斯。究竟這位小城市長會什麼能耐,能得到主流傳媒的垂青呢?

布蒂吉格最受人矚目的,是擁有一份自由派選民夢寐以求的履歷表。他在哈佛大學修讀歷史和文學,更擔任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的學生顧問委員會主席。其後來取得了享譽國際的羅德獎學金(Rhodes Scholarship),負笈英國牛津大學修讀哲學、政治學及經濟學碩士,並以一級榮譽畢業。

除了其學歷彪炳外,布蒂吉格亦會操馬爾他、西班牙、意大利、法國、阿拉伯、波斯等多國語言,更自學成挪威語,凡此種種都成為傳媒爭相報道布蒂吉格的新聞。布蒂吉格亦曾為美國海軍預備役情報官,曾被派駐阿富汗,又是第一名公開的同性戀者參選總統。

在參選演說期間,布蒂吉格與其丈夫查斯登(Chasten Buttigieg)在台上擁吻。(路透社)

布蒂吉格在2011年以29歲的齡贏得南灣市長之位,成為當地百年來最年輕的市長。南灣位於印地安納州北部,為美國傳統的工業重鎮。但自從1960年代斯圖貝克(Studebaker)汽車廠倒閉,連帶區內製造業逐漸外移,南灣成為美國中西部「鐵鏽地帶」(Rust Belt)的一部分。在上屆總統選舉,特朗普便是憑這些經濟破落的工業舊城支持而力壓希拉里當選。單是南灣市所在的選區,特朗普便以近六成選票大勝希拉里。布蒂吉格出身「鐵鏽地帶」,自然讓外界對其能在特朗普手上搶回這批選民寄予厚望。

然而除了他會七國語言、哈佛牛津畢業、有一位同性丈夫外,布蒂吉格的政績就只有在區區南灣小城的七年經驗。儘管據主流媒體報道,他把這個小城打理得不錯,但對比起美國總統兼三軍統帥的重任,寂寂無名的南灣實在不值一哂。雖然奧巴馬當初參選總統時也是一個新人,但奧巴馬至少也有擔任聯邦參議員的經驗。

至於布蒂吉格的政見,有人發現他在2000年高中時的一篇得獎文章,內容竟有關他初選的競爭對手桑德斯。他在文章中十分欣賞桑德斯在美國多年恐共的氛圍下承認自己為社會主義者的勇氣。布蒂吉格批評當時充斥美國政治生態,為了不得失選民而爭相走中間路線,奉行因循溫吞,尋求妥協的犬儒主義,又稱讚桑德斯憑着熱誠及才能,對抗此種政治機會主義,以贏回選民對國會的信心。

布蒂吉格的自傳,題為「回家最短的路」,曾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路透社)

布蒂吉格在高中時代的文章,反映了他對今天美國社會政制崩壞有深刻的洞見,並認為桑德斯的左翼進步主義主張,為治美國政治腐敗的藥方。不過時隔19年,布蒂吉格似乎想走一條跟桑德斯截然不同的路線。他仍未有具體政綱,卻已表明他雖然支持全民醫保,卻反對取締私人醫保,與桑德斯取消私人醫保的立場不同。其表態有興趣參選以來,布蒂吉格也一直跟黨內左翼保持距離,似乎想走一條中間路線。

主流自由派媒體從布蒂吉格有意角逐參選以來,便一直爭相追捧報道,內容卻大多是他會說挪威語、他拿羅德獎學金、他很聰明、他很年輕、他是同性戀者等此類花邊新聞,對其政見所知根本不多。雖然作為哈佛牛津畢業的37歲同性戀者,其履歷表得到親全球化、支持平權的自由派精英垂涎自然不過。而因主流媒體的追捧,布蒂吉格在民調中也大幅攀升,從一個聞所未聞的素人,變成一個僅落後於拜登和桑德斯的熱門人選。

有看過布蒂吉格的演說或訪問,也許會認同他善於辭令、表現成熟、應對得體,與今天橢圓辦公室的主人簡直是雲泥之別。不過假若主流媒體只強調其個人特質而忽視其政綱,則恐怕無視了現時美國社會亟需的變革。上屆希拉里便大打保險波,希望單憑其知名度以及自由派媒體的保駕護航勝選,具體政策方面卻乏善足陳,回應不了一般平民的聲音,結果給提出多項大膽出格政綱的特朗普打敗。

這次布蒂吉格角逐白宮入場券,會一如他19年前文章所說般,當一個打破犬儒主義中間路線的信念型政治(conviction politics),還是重走過去20多年,溫吞犬儒而遭人民厭倦的共識型政治(consensus politics),很快便有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