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若只懂爆金句 倒不如回到象牙塔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本周日(5月5日)再發網誌,不少網民因「沒有貧富懸殊現象,便沒有今天的我」一句向他開火,批評他騎着窮人上位。其實,在網誌和過往訪問,他也表達年輕時有感港人薪水差距大,社會出現問題,認為研究社會政策「相信所投入的時間有更加大的社會效益」,故才離開程式編寫員工作,成為今天的勞福局局長。
觀乎網誌內容,更令人憤慨的,是他在文末提及解決貧富懸殊問題需要「凝聚社會的共識」。事實上,要達致公平公義,長遠社會團結,在過程中少不免得罪最有權勢者。若要取得共識才能推展福利政策,大眾定必只會等到天荒地老。

羅致光曾叫長者去勞工處找工作。(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以統計數據及國際比較來說,法國的貧富懸殊的指數可算是十分之低,但是在法國人,特別是當地基層巿民心目中,法國的貧富懸殊問題仍可以是嚴重的。我們亦應留意到上述的堅尼系數,只是反映收入不均的程度(income gap),並非是財富不均 (wealth gap)。從巴黎聖母院災後復修籌款一事來看,富商的巨額捐款也會引起示威人群的強烈不滿,「仇富」的解說,有一定的可信性。法國的失業率高,位列歐盟第四(低於希臘、西班牙及意大利),亦可能是原因之一。
羅致光 2019 年 5 月 5 日網誌:貧富懸殊的挑戰

該篇網誌主要比較法國和香港貧富差距的程度,並藉黃背心示威提醒讀者,法國黃背心運動反映社會失衡,而香港政府會致力保障市民就業和加強就業援助,目標是脫貧和減低收入不均,避免社會混亂。

簡論之,局長眼中認為黃背心運動原因有三:貧富懸殊、失業率高及仇富。那很自然會帶出一條問題:如果說保就業就能夠避免群眾騷動,那香港過往幾年的失業率處於低位,何以仍然出現佔領運動和旺角騷亂?就此,局長沒有解答。

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一向嚴重,街頭不時會見到長者撿拾紙皮幫補家計。(HK01)
法國去年因民眾反對增加燃料稅政策而爆發「黃背心運動」,全法國有近30萬人參與。(路透社)

誠然,黃背心運動跟佔領運動及旺角騷亂的政經背景不盡相同,難以直接比較,但針對政治和經濟制度不公平,是兩地三次抗議的主要訴求。須知道,法國政府的二次分配比香港更進取,而該國失業率已經離開最嚴峻的時候--現在的失業率為8.8%,2015年的高峰是10.6%。然而,國民針對是更根本的稅制不公和偏袒商賈,不滿馬克龍上任後推出多項減免得益商界的稅種,和增加任免勞工彈性的措施;而提高燃油稅,加劇基層市民負擔,就直接催化示威。若果局長認為保障就業,提升底層民眾收入就能平息民怨,那未免簡化理解困局。

在香港,發生佔領運動和旺角騷亂之際,經濟未至於民不聊生,但局長以至政府認定穩經濟、保就業、再分配就能壓下社會憤懣,令人摸不着頭腦。佔領運動的主要成因有二:其一,是爭取雙普選、反對政治特權,又不滿政府和警方處理示威手法等。參與旺角騷亂者,反對警察驅趕小販,又認為非暴力抗爭無效,遂以街頭抗爭表達民憤。其二,引發佔中、旺角騷亂的,還有殖民時期以來的經濟不公。

要徹底消除香港兩場運動掀起的怒火,政治改革和經濟制度改革需要雙軌並行。取消功能組別和開放特首選舉,減少政治特權,政府才可真正向市民問責。與此同時,政府應當正視香港經濟的結構性不公,大刀闊斧改革。首先,政府應改革稅制,向最富裕階層徵稅更多,將之投放公共開支,減輕中產基層賦稅。另外,當房屋問題是財富不平等的一大來源,政府必須下重藥抑止樓市投機,還原居住用途,收窄貧富懸殊。即使現時政改難有寸進,政府仍須盡力解決貧富懸殊。令人擔憂的是,政府遲遲不肯大刀闊斧清除頑疾,官員若不認真看待,大型騷亂一觸即發。

也許整體的稅務、住屋和政治改革,超出勞福局的政策範疇,羅致光不敢越俎代庖,才會着眼勞福政策,但作為學者、高官,他有責任向公眾道明社會問題的結構性成因,絕不能見樹不見林。官員對問題的認識可見諸於其決策,羅致光寄望調升最低工資三元,設立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和在職家庭津貼,就可有效緩解貧富差距,足見他未認識到社會問題已經到了水深火熱的地步。須知,微調福利金和最低工資,無助基層脫貧和減低收入不均。就此,羅致光應聯同各政策局制定全面方略,敢於挑戰利益集團。如果他認為問題難以解決,那就應盡早退位讓賢,將自己反鎖於象牙塔當中,而非再戀棧權位,增添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