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強勢連任無懸念 全球民粹主義風潮才剛開始?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坐擁全球五億人口的歐盟今天(23日)起舉行五年一度的大選。28個成員國各自選舉其代表進入代表歐盟立法機關的歐洲議會。今次選舉以各國的極右民粹政黨聲勢最為凌厲,議席有望大躍升。與此同時,牽涉13億人,歷時一個月的印度大選結果陸續出爐,選前不被看好的民粹型總理莫迪卻竟令外界大跌眼鏡,督定連任。

以印度民族主義及宗教作號召的莫迪自2014年上台以來,多項經濟改革受人非議。其2016年11月突襲式宣布廢除面額500及1,000盧比紙幣,以打撃假幣和沒有向稅務部門申報的「黑錢」所引發的全國大亂,令大量中小企倒閉,失業率久居不下。去年印度的失業率仍維持於45年最高的6.1%,失業問題於青年人口間更為嚴重。本來面對強差人意的經濟數據,外界認為對莫迪爭取連任存在暗湧。

印度大選:印度大選4月11日起正式展開,至5月19日結束。一名支持總統莫迪的國民3月28日在選舉集會期間拿着他的面具高呼口號。(美聯社)

然而便在此時,印度突然跟巴基斯坦爆發軍事衝突,兩架印軍戰機飛越巴國邊境時遭巴軍撃落,引發了外交風波。兩國一時間劍拔弩張,險些開戰。大選前夕爆出的印巴危機是否成為了莫迪的救命草,不得而知,不過製造對外的緊張關係,將國內問題的視線轉移向外,為民族主義領袖的慣常技倆。去年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面對國內的金融危機,便將矛頭指向美國,指其向土國發動經濟戰爭,雙方關係一度緊張。而鼓動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及印度教教派主義,一直便為莫迪的看家本領。早在其主政古吉拉特邦(Gujarat)時,便被質疑縱容印度教極端教徒針對穆斯林,導致過千人喪生的暴動。

鼓動民族主義情緒亦是西方排外極右政客的共同特質。英國的脫歐派便是靠訴諸捍衛國家主權、拒絕歐盟干預已勝出脫歐公投。而脫歐談判歷時近三年卻仍停滯不前,亦是因為把持國會內關鍵少數的硬脫歐派不肯讓步,堅持寧願無協議脫歐,也不願與歐盟達成妥協式的協議。儘管經濟專家眾口一詞,指無協議脫歐將對英國經濟造成毀滅性災難,硬脫歐派領袖法拉奇(Nigel Farage)僅於六周前成立的「脫歐黨」(Brexit Party)在歐洲大選的民調中卻節節上升,有超越保守黨及工黨,成為第一大黨之勢。文翠珊面對保守黨支持度大瀉,再度受逼宮,其繼任人選大熱,竟是另一名硬脫歐派的民粹政客約翰遜(Boris Johnson)。

英國「脫歐」旗手法拉奇揚言要「奪回自己國家」,這個口號如今成為歐陸多國民粹勢力的政治目標。(路透社)

意大利兩大民粹政黨五星運動黨及聯盟黨一方面說要增加福利,另一方面又要減稅,在經濟常識上根本不合邏輯,卻竟在去年的大選中雙雙勝出,合組聯合政府,已是一大奇事。其更一度公開違反歐盟的財政紀律,大行赤字預算,聯盟黨卻憑藉其反歐盟反移民的言論,在民調中不跌反升,一枝獨秀,有望成為歐洲大選的大贏家。縱使印度的經濟往績不如人意、英國的經濟預測亦是不甚樂觀、意大利的經濟政策不合邏輯,憑着民族主義及民粹口號,當地的強人領袖仍然是頂頭大熱。足見在情緒動員下,理性和邏輯竟顯得如此微不足道。

自英國脫歐公投、美國總統大選,席捲全球多國的民粹主義風潮方興未艾。此雖然是特朗普、法拉奇、莫迪、埃爾多安、薩爾維尼等民粹政客所煽動而成,然而時勢造英雄,長久以來把持政局的建制精英,受惠於全球化下新自由主義帶來的龐大利益,對低層人民經濟結構徹底改變、社區面貌分崩離析、文化傳統逐漸模糊所帶來之憂慮置若罔聞。

以印度為例,時局長期把持於國大黨手中。現任國大黨領袖拉胡爾甘地(Rahul Gandhi),正是權傾朝野的尼赫魯—甘地家族的第四代傳人。自其曾祖父印度開國總理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祖母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一直到其父親(Rajiv Gandhi),一家三代皆為印度總理。國大黨長期執政下,因循守舊,腐敗叢生,莫迪以改革者之姿態出現,正符合人民渴望求變的心態。而特朗普以「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參選,稱要掃除腐敗無能的華盛頓建制精英,亦是同一套路。

澳洲總理莫里森氣候變化政策保守、又主張收緊移民政策、對中國強硬等,頗有特朗普影子。(資料圖片)

莫迪的勝利,雖然有操作民族主義情緒的成份,但亦反映雖然其經濟改革略嫌過於急進,但仍然未令渴求變革的支持者失望,選民願意再給莫迪五年時間,讓其把印度從積重多年舊制度中破除出來。莫迪力壓外界不看好的論調而勝選、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一反民調預測而連任,都可見主流媒體一次又一次低估民粹浪潮的威力。現在席捲歐洲大選,多國極右政黨組成的聯盟,以及為來年大選角逐連任而摩拳擦掌的特朗普,各國面對民粹主義的挑戰現在才剛剛開始。昔日受新自由主義圈養的建制政客再不醒覺並改弦易轍,恐將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