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為何不脛而走——「真相」死因聆訊(二之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常言「戰場上率先陣亡的是真相」,深陷政治風波及街頭衝突的香港亦如此。中大近日一項民意調查指出,政府支持者及反對者以立場先於事實,對同一宗新聞的解讀可以完全相反。
若給「真相」召開一場死因聆訊,我們會找到什麼?

修例風波以來,與警民衝突相關的傳聞不斷,甚至有傳警察性侵犯及襲擊示威者致死等。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就四項傳聞,了解有多少人及什麼人相信。

  認為真確 認為虛假 認為未經證實 不知道
「7月21日元朗事件嘅起源,係民主黨議員林卓廷帶示威者到元朗示威」 17.4% 44.4% 30.8% 7.4%
「8月25日荃灣示威中,有片段顯示警方向示威者方向投擲氣油彈」 31.1% 19.7% 40.0% 9.1%
「8月11日示威中有女示威者眼睛嚴重受傷,傷勢係警方嘅布袋彈所致」 51.5% 10.9% 35.8% 1.8%
「有警察假扮示威者混入群眾然後拘捕示威者」 85.4% 2.0% 11.2% 1.4%

根據新傳學院院長李立峯公開的結果,受訪者的判斷與其政治立場有密切關係。例如支持政府的受訪者,較多認為7月21日元朗事件的起因是林卓廷;反政府運動的參與者,則較多認為8月11日女示威者的傷勢由警方所致。

調查結果所反映的「先入為主」思維,無疑是近月假新聞和未經證實消息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許多人對警察及示威者已有既定立場,認為其中一方正義而另一方邪惡,「藍絲」便自然認定泛民議員生事,「黃絲」則覺得壞事是由警員所做。「WYSIATI」和「偏見同化」的心理習慣影響我們的判斷,此點《01周報》已曾剖析

立場行先 不重視「FC」

傳聞滿天,香港人逐漸明白核實(fact check)之重要,並有「已FC」、「未FC」等說法。然而,許多網民仍不核實資訊,只見消息經多人流傳,便信以為真。其實,不少傳聞均沒有出處,或是出處匿名,如「朋友的朋友」、「我的朋友可靠」等,即使加上「已FC」等字句,其實也是未經核實甚至是無法核實之言。我們的偏見和輕率,無疑在推香港進入「後真相時代」。

「後真相時代」之說愈來愈常見,但其意思卻非人人皆知。後真相時代充斥假消息,但兩者並不等同。在假消息充斥的社會,若多數人仍然重視消息真偽,願意核實傳聞,那並不是後真相時代;但當假消息充斥社會,而多數人亦不介意接受假消息、放棄求真,那便是後真相時代。正如許多人批評美國民粹總統特朗普,不只因為他經常說不實之話,更在於他對真與假毫不重視,例如曾信口開河說,紐約交易所在九一一翌日仍然開市——只消幾秒便可證偽的假消息。

在這個夏天,多少人曾經說「未FC,但先轉發」?多少人甚至曾言「不用FC,總之是真」?香港並非真正的戰場,但「真相」已經率先陣亡,兇手或許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