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簽署首階段協議只是時間問題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第一階段協議再傳變數,雙方在兩個關鍵點上似乎難以達成共識。其一是,有報道指中國堅持美方必須撤回已徵關稅作為簽署第一階段協議的條件之一,但一直遭美方拒絕。另一方面,美國總統特朗普正式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下簡稱《人權法案》),干涉香港事務及損害中方主權,也為中美貿易談判披上一層陰霾。通過分析這兩個關鍵因素,我們不難預計到中美貿易談判到底會何去何從。

美方手段只餘關稅

美方一直對貿易談判發放積極訊號,美媒《Politico》11月27日更引述一名美方高習,指雙方距離達成初步貿易協議「只有幾毫米的距離」。中方對協議也放出相似的積極的信號,不過卻留有一份額外的審慎。12月1日《環球日報》引述消息指中方要求美方必須去除部分已徵關稅,以此作為達成第一階段談判的一個條件,卻遭到美方阻止,因為他們認為關稅是美方在貿易戰中唯一武器,放棄關稅相當於「投降」。

「關稅」誠然是美國掀動貿易戰的最大武器,也是說是整場貿易戰的主角。在貿易戰之初,雖然有很多意見認為美方有很多手段向中國施壓,但「01觀點」早已預期過美方在關稅以外的手段匱乏,而以關稅作戰迫使中國就範很可能很快見底。《環球日報》的消息是否可靠不在話,但事實的確是美方除了關稅之外,至今還未能拿出其他有效向中國施壓的方法,美方到底還有多少「安全」彈藥可以使用相信各國已心中有數。

美方在關稅以外的手段匱乏,而以關稅作戰迫使中國就範很可能很快見底。

關稅對美方而言是唯一施壓工具,但以中方立場而言,最重要的談判目標是把關稅推回貿易戰前水平,免得促成的是不平等條約。換句話說,中美雙方在關稅問題上糾纏其實是可以預期的。不過,中國在此問題上更願意花時間,也最終會等待到美國拋出一個可以接受的方案。中國在應對貿易戰的戰略中心已移離美國,企圖在美國之外拉攏多邊貿易共同體,用以緩和來自美國的影響。例如,中國積極推動RCEP組織有望達成。雖然印度宣布暫時退出,而日本也表示只有印度願意簽署才會簽署,甚至如果日本不簽,澳洲和紐西蘭也很可能不簽,但只計算中國與東盟十國的合作,也是多邊合作組織相當大的成功。以全球趨勢而言,沒有國家希望在中美兩巨頭之間選邊站,多邊主義是反制美國現在單邊主義產生單向傾斜的最佳方向,各國組成更多多邊主義平台其實只是時間問題。中國在全球局勢下,堅持推動多邊主義,是方解關稅問題威脅的最佳方法。

中國11月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官方數據上升之50.2,財新數據更升至51.8,雙雙重回至擴張區,工業製造在此半年呈現靠穩的情況,也顯示關稅對中國的影響漸漸穩定下來。而美國雖然聯儲局「半推半就」地不斷減息以緩和關稅影響,但減息所產生的「熱錢」不見得都留在美國,反而有「資敵」的可能。中國財政部11月27日發行的60億美元無評級主權債券,認購反應甚佳。CNBC在報道中指外資不理中國經濟增放緩,或是中美貿易談判處於緊張狀態,仍在押注中國。這些都顯示貿易戰難以從根本動搖到中國巨大的市場吸引力。

變革其實已經開始,儘管經濟增速下滑,但中國的經濟結構正在悄然發生調整。(新華社)

對於中方而言,繼續貿易談判有利,但卻沒有必要急於簽署任何合約。而美國可能正要考慮關稅會隨着中國減低對美國貿易的依賴而效能愈來愈小,甚至最終可能被針對無法加入中國市場的巨大風險,故此很可能是希望在關稅尚有威脅時能爭取簽約。簡而言之,假以時日雙方最終都會簽署合約。

香港問題美方不可能用硬

美方簽署所謂《人權法案》,看似態度強硬,但考慮到美方利益,美國難言會在香港問題上過於強硬。美國企業在香港有巨大利益,也是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門戶,如果美方真的引用《人權法案》嚴重制裁香港,例如取消香港的獨立關稅區地位,除了會嚴重傷害到香港的經濟利益外,其實也會連帶傷害到美國企業在香港甚至整個中國的利益。即使美企被迫離開香港,也不會放棄中國市場,最終的結果可能是中國在內地推出自貿區作一定的緩沖,然後美企轉到諸如上海或者其他亞洲城市。然而這些選擇絕對不可能比極度經濟自由而且低稅率的香港來得好,美方是否甘願放棄香港這個「剪羊毛收割」重鎮實在成疑。

美方只要不引用《人權法案》,估計政治緊張的局勢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一些美媒留意到《人權法案》會造成一定風波,但估計不會完全令談判觸礁。例如《華爾街日報》指特朗普簽署法案後,中方仍繼續願意談判。Axios亦引述美方消息人士指,《人權法案》的確觸怒中國,需時讓中國國內政治局勢冷靜下來,但預計首階段協議最快月底簽署。這也顯示,香港問題似乎未能成為阻礙中美貿易談判的關鍵因素。

縱觀兩大關鍵阻力,我們不難發現,中美簽署貿易協議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