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禁酒令林鄭猶豫不決 行政會議一盤散沙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香港正受新冠肺炎第二波侵襲,特首林鄭月娥周一(23日)公布「禁酒令」,惟其後三日具體政策仍未見出台,多名行政會議成員更公開表示不認為措施可阻止市民聚集。特首的防疫措施有欠周全和遲緩,無疑值得批評,但作為建制核心的行會成員,卻在此時與其割席,又提不出具充份論述的反建議,同是無益於事,社會期望的是一個有領導力及說服力的政府。

特首林鄭月娥在3月23日的記者會表明,為「減少社交接觸和一些聚集」,決定透過修訂法律,暫時禁止領有酒牌的食肆、酒吧和會社售賣和供應酒類飲品。其在論證「禁酒令」的因由時,提出「如果喝醉些便會有些更親密的行為,令交叉感染的風險增加」的原因,無疑略帶魯迅筆下「一見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的影子,落人笑柄,而措施未遍及其他食肆和消閒場所,也為人質疑。但其目標無疑是減少市民外出聚會的機會,以及防止再現「蘭桂坊感染群組」,也向愛消遣聚集的市民發出了警號。

許樹昌:無傾過禁酒

然而,「禁酒令」公布後至少三天,執行細則仍未出台,讓人覺得港府應對疫情的工作只是見步行步,既不周全,亦無遠見。自疫情爆發後,港府無論在口岸檢疫、「口罩荒」、公務員在家工作和家居隔離的安排中,不但行政漏洞多多,更明顯落後於病毒傳播的速度和範圍,港府制定政策的往往只能觸及過去疫情的變化,而非按照不同模型,推敲潛在的不同情景,並制定各種應急方案,適時推出。情況有如特首周一表明,會「與酒樓和餐廳業界商討,希望他們能夠提出怎樣可以進一步減低這類聚會」後,一方面未見有細則出台,說明「禁酒令」如何落實,另一方面惹起業界大感不滿,甚至表明如政府硬推禁令,不排除有升級行動。特首四名抗疫顧問之一的許樹昌表示,未曾與政府商討「禁酒令」;行會七名成員更公開質疑措施的成效,令社會摸不着頭腦,到底「禁酒令」由誰提出。

從各行會成員的反應來看,「禁酒令」應落入「緊急情況下採取措施的事宜」,使行政長官宣布前無須徵詢行政會議。但行會成員以社會領袖或專業精英身分協助特首決策,應更有建設地分析不同措施利弊。事實上「禁酒令」也總算是聊勝於無,為增加社交距離的權宜之計。但在目前疫情風高浪急之際,行會成員卻見「KOL化」,各自在傳媒訪問、社交平台等批評林鄭月娥,縱然吸引了傳媒報道及社會關注,卻不見得可提升防疫的效率和成效。他們若有真知灼見,就應該直接在行會內提出,而非一盤散沙般各自表述。更甚是,身兼立法會飲食界議員的張宇人似乎忘掉自己的雙重身分,在既得利益和選舉考慮下,只懂得維護業界利益,不斷重申政府應為損失「找數」,毫無意願承擔起行會成員應有的職能。

一場大疫,不但暴露港府在危機處理上的遲緩和漏洞,更將本港政制的缺點表露無違。行政會議重要的地位,本是協助行政長官作出重大決策的徵詢機構,惟港府近日或因情勢危急,推出新措施時未能及時徵詢行會,使部分成員有感遭到邊緣化,紛紛公開地一陳己見,個別雙料議員更可能欲在選舉臨近前,刷刷存在感。行會既有保密制和集體負責制,便說明了特首與行會成員應同坐一船,同謀善策。因此在此等影響重大的政策上,特首更應該與行會成員取得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