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康文署有盡力推廣體育嗎?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疫症肆虐,本港最新失業率高見4.2%,不少打工仔生計大受影響,體育界亦不例外。本地不少體育教練賴以教班為生,但隨中、小學等停課多時,康文署亦先後封場兩次,業界人士隨時「手停口停」。康文署宗旨之一為推及普及運動,但當更多體育教練飯碗不保,甚至因生活壓力毅力轉行,又何談推廣全民體育?政府思維必須更為靈活,利用已有資源盡力保障業界人士生計。

普及體育 先保障生計

在商業掛帥的香港,體育活動本身已不被看好,更遑論是以此作為職業。舉例說,體育教練須身兼多職,於不同地方、機構教班才能維持生計,幾乎為業界的寫照。然而疫情來襲,體育教練的生計隨即變得命懸一線。香港體育教練工會籌組委員葉國鴻表示,1月至今全職教練的收入為零,部份教練更須轉行做外賣、跟車及賣生果,情況教人感嘆。

誠然,政府早前曾推出第二輪的防疫抗疫基金,向每名曾於過去一年,在體育總會及機構從事教練工作的註冊教練,提供7,500元的補助金。然而金額有限,不少體育教練大嘆只為聊勝於無,對生計幫助有限。政府一直強調致力在社區推廣體育活動,然而在業界教練瀕臨失業、轉行危機,政府卻未能施予援手。

香港體育教練工會早前召開記者會,指出政府向教練發放一次性7500港元補助並不足夠,盼能有持續性對策。(盧翊銘攝)

作為體育教練的主要僱主之一,康文署顯然未有積極保障教練生計。康文署灣仔區康樂事務經理林燕華在出席區議會會議時指,指因疫情關閉轄下場地關係,署方已在1月29日至3月31日期間,共取消119項康體活動,當中涉及300多位教練與薪酬35萬元,相關撥款已發還給區議會。但當有議員建議改以「一對一」、「一對二」等小規模教學,及網上教學等方式授課,以維持教練生計,署方卻以違反「普及體育」為由拒絕,教人費解。

小班、網上教學可行

康文署應讓教練們有限度教班,更切合「普及體育」的理念。署方可以盡可能讓體育課程於最符合衛生安全的條件下進行,小班教學無疑為最佳的選擇,然而署方竟稱「精英運動員咁嘅level就可能一對一」,暗示小班教學對象並非普羅大眾,箇中理據教人不明其然。或許署方其實擔心小班教學不符合成本效益,但即使如此,署方大可改動課程安排,例如讓多堂數的課程改以密集式的小班教學,參加者改以單堂、小班形式學習整個課程的濃縮內容,而教練則每堂教授不同學生,務求使學員與教練均可完成整個課程。

至於網上教學方面,康文署亦不同意,既擔心老人家因沒有相關器材於家中上課,又指一般市民透過映像未必能掌握教學技巧,教學質素成疑,加上體育活動種類繁多,並非所有都適合網上教學,故有違其「普及體育」宗旨。誠然,網上教學有其限制,但必須理解此為在非常時期下的折衷方法,較署方活動完止停辦為好。況且即使市民家中器材有限,或是並非所有運動適合以網上教學,但總有體育活動能適合,例如一些在家也能進行的體適能、健身訓練,而事實上業界亦教練正嘗試網上教學,證明網上教學只為署方不為,實非本質上不可為。

康文署聘用體育教課授班,主要使用區議會撥款,而課程因疫情停擺,相關撥款亦因為歸還區議會。但康文署只要脫離官僚思維,敢於彈性處理授課安排,既可以盡量為教練提供就業機會,理論上亦只須使用早已預留署方使用的撥款,毋須耗用額外公帑。歸根究柢,要保障體育教練生計,確保本地體育推廣前路並非無法,只是政府不願為之。康文署應盡快局部開放轄下場地作小班授課,以及積極研究使用網上授課形式,在非常時期中與業界共渡時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