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失業市民福祉 不能因政治因素葬送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府第二輪千億防疫抗疫基金,經過兩日共20多小時會議,終在上周六(18日)通過,其中建制派全數支持,泛民主派則幾乎全數反對。對不少市民來說,這項計劃為不可多得的「及時雨」,撥款獲得通過,有利市民福祉。然而計劃有不少明顯的弊處,尤其以拒設失業援助金備受批評,建制派也要求政府提供失業援助,政府有需要改善。

千億基金撥款應否通過,泛民建制的取態依然南轅北轍。泛民曾表明政府如不修正方案的原則謬誤,將投下反對票,建制派則稱方案縱有不足之處,仍會全力支持,並於日後循其他途徑跟進。另外,泛民在會議前未有明言拉布,但表明會提出臨時動議,如促請政府設立失業援助金,結果民主派最終共提出20多項臨時動議。建制派「班長」廖長江更批評,防疫抗疫基金撥款是民生項目,泛民議員卻不惜一切搞政治,甚至「玩物喪志」,浪費不少時間。

紓困措施對不少企業及市民來說是「及時雨」,泛民以反對票迫令政府修改計劃,做法無疑是一拍兩散,對整體公眾利益實非好事,實在值得商榷。然而,建制派雖支持部份臨時動議的內容,惟卻全數反對泛民提出的臨時動議,既棄失業市民於不顧,亦未能執行議員監察政府的職責。

討論失業救濟有何不可?

政府千億防疫計劃未能照顧失業人士,政府堅拒設立失業援助金,只以放寬綜援申請資產上限作小修小補,是整個「保就業」計劃的一大敗筆。如果說千億撥款有所拖延會影響市民利益,對有明顯缺失的計劃照單全收並倉促通過,亦「犧牲」失業市民的福祉,做法一樣不可取。

其實設立失業援助金幾乎為跨黨派的共識,議員們如能放開政治成見,務實討論,縱使議案不具約束力,但也足以有效彰顯民意所在,有助督促政府改善計劃,比建制派所稱日後在議事廳外推動「補漏」措施來得實在。然而建制派卻一致反對所有臨時動議,聲稱反對的是處理動議的方法,而非動議的內容,教人費解。以對抗姿態反對討論所有動議,同樣與政治化民生項目無異,對改善計劃實在並無益處。

建制派施壓不力

財委會主席陳健波反駁稱,通過臨時動議後須安排議員發言,預計每個臨時動議需要1小時處理,合共需要20小時,質疑「開到下個月都未完」。但即使議案討論需時,如其本質上有充分的審議價值,相信議會就此多加討論,社會亦能諒解。更何況,建制派可以選擇性就失業援助金般爭議性較少的動議先作討論,所需的時間是寥寥數小時,有何理由拒絕為之?

更甚者,建制派無心就設失業援助金向政府施壓,卻只關心失業綜援的「包裝」般無關痛癢的問題,只會使人對其議事質素感到失望。建制派議員陳凱欣引用其委託智庫的民調,指出約六成受訪失業者認為自己未受助於第二輪抗疫基金,卻又「不想」申請綜援,憂慮失業綜援所致的觀感問題,民建聯鄭泳舜更質詢政府可否為失業綜援正名,政務司長張建宗就此回應稱有關「說法、包裝」可做好點。

然而,失業綜援的問題從來不在於命名之上,而是政府根本不能以此在疫情下向失業人士提供穩健保障。綜援設計本來是為社會上最底層、弱勢人士提供有限援助,不論資產要求與援助金額均相當苛刻,然而疫情波及各行各業、各個階層,即使放寬資產要求,為失業人士提供的援助仍是杯水車薪,無論政府如何包裝,也無法妥善照顧失業人士需要。建制議員不應只關心失業綜援命名問題,更應費心力發揮好議員職能,監察、推動政府設立失業救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