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為什麽在全球擁有8億用戶?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近日,短片影音平台抖音(Tik Tok)成爲中美角力的熱議對象。這一方面在於其母公司為北京的字節跳動,另一方面也在於其於美國的影響力迅速增長。然而,撇除其背後的政治考量,這社交平台大受歡迎的現象背後反映的用戶需求和文化需求都值得深思。

市場調查機構eMarketer的報告,去年Tik Tok在美國市場用戶規模增長97.5%,並預計今或再增長21.9%,達4,540萬人,2021年更可能達5,220萬人。不僅用戶增長快,Prioridata調查顯示,美國用戶日均打開Tik Tok大概八次,每次大約4.9分鐘,高於facebook(4.7分鐘)、Instagram(3.1分鐘) 和Snapchat(1.6分鐘)。這讓Tik Tok在美國社區愈來愈具影響力,比如今年3月美國疫情高峰時,美國俄亥俄州長便聯繫粉絲超過6千萬的「Tik Tok女王」查莉迪阿米利奧(Charli D'Amelio)錄製「隔離舞」,呼籲青少年避免外出,點閱率超過1.9億次。

降低門檻 打破界限

抖音大受歡迎,當然不無原因。相對於其他社交平台,抖音一大特點是隨機推送,讓使用者置身於更大的社群。出於商業考量,抖音用戶亦可以花錢在平台增加自己影片的曝光度,但是總的來説,毋需好友驗證的模式打破了社交平台的界限,讓用戶更容易走出了同溫層。另外,其短片設計便利,可以是隨拍隨傳,亦可以套用照片模板將照片變成短片,使用門檻比較低。

+9

上述分析,不是推銷某一社交平台,而是藉其受歡迎的現象,指出門檻無界限的網絡分享,可以讓更多人擁有了被平等看見和關注的機會,也讓每一個觀看者有機會看到更立體、多元的社會,有助社會在這種互相看見中更易走向互相理解。正如抖音常獲分享的職業中,便包括了廚師、農民、美髮師等平時生活較容易被忽視的職業,內地貧困縣相關影片亦獲逾3千萬次分享,讓更多人直接看見貧困的需要。城市底層群體、農民、貧困人口等遠離城市核心、主流媒體空間的的群體,可以透過社交平台展現和表達自我,也讓他們的形象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而是立體有溫度的呈現。

社交媒體是雙刃劍

這些其實本來就是互聯網帶來的社會改變。不同的社交媒體之所以受歡迎,源自我們對表達自我以及看見更廣闊世界的需求。當然,過程中也常見異化。比如有反對者認爲抖音及類似分享平台(如快手、火山)等正因爲低門檻的分享,容易讓大衆被低俗文化吸引。這其中諸如早前某些用戶爲了吸引眼球表演喝白酒喝到胃出血,又或是生吃蝙蝠等,自然應引起反思,並促使平台與社會討論相關的準則,確保用戶以不合適的内容吸引流量。但至於大衆喜歡什麽樣的歌、什麽樣的舞蹈,它們是低俗又或高雅則不應被過於嚴厲地規管。畢竟文化多元應是雅俗共賞。

又例如某些社交平台令人陷入同溫層之中,甚至變得立場激化,也有如是次抖音般成爲政治角力的一環。但總的來說,降低分享門檻能構建更廣闊的世界,甚至得益於看見一個更立體、多彩的世界。在科技日新月異、社交媒體愈來化多的今天,即使不是抖音,社會也是朝向這方向前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