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不能膚淺地看表面而不知底蘊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立法會將於月中開展新一年度會議,建制派的謝偉俊早前呼籲議員要做實事、講道理,特別是留守議會的民主派不應為了選舉而「扮激進」。民主派確實有很多問題,包括執着於意識形態歧見、沉溺抗爭而不能自拔。然而,建制派單單指責對手是不夠的,還要反思自己是否有份導致「激進」,不應膚淺地認為自己無須為香港的亂局負上責任。

民主派之所以激進,因為選民令他們變成這樣。又或者說,隨着香港政治形勢在近年走向極端,原本相對溫和的民主派逐漸迷失自我,無法與愈趨激進選民切割。但建制派也要深思,為什麼激進會有發酵的土壤?如果政府能夠傾聽市民的訴求,並以實際措施有效回應,沒有人會有閒情逸致參與違法示威,更不用說有「勇武派」掟汽油彈。在這方面,政府是造成局勢惡化的第一責任人,在行政會議有不少代表、在立法會擁有大多數議席的建制派也難辭其咎。

建制派沒有回應市民訴求的例子多不勝數。最近圍繞陳同佳赴台自首的爭議令人想起去年反修例運動的種種,當中建制派的弊病表露無遺。修例初衷是填補現行移交逃犯安排的漏洞,但基於市民對內地司法體系的不信任,修例絕對不應輕率處理。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看到建制派保駕護航,儼如中聯辦和港府的「應聲蟲」,而港府亦因建制派的票數保證,輕視修例的解說工作,以致市民的合理關切得不到疏導。可以說,6月12日後發生的激進抗爭是建制派有份造成的。

+41

如今暴力示威已經結束,政府和建制派或許鬆一口氣。但若不正視暴力的肇因,拒絕改革,香港是沒有將來的。許多人(特別是民主派支持者)以政治視角看香港的管治問題,但這絕非問題的全部,社會經濟視角也不能等閒視之。可惜的是,不單民主派看不到社會經濟問題,就連建制派也不見得有深刻認識——出身工聯會的勞福局副局長何啟明在放寬「兩元乘車優惠」以外似乎沒有什麼大計,青年民建聯也只懂得鼓勵港青北上就業,卻沒有具體建議把香港建設好,讓港青在此安身立命。

改革刻不容緩

香港需要進行一場大手術,這必須是結構性、全域性的手術,對此擁有行政主導優勢的政府有責任,屬於執政聯盟成員的建制派亦然。對於住屋困局,我們不認為像民建聯、新民黨那樣主張在桂山島填海是適宜的,它們真正應該做的是要求政府加快在新界收地建屋;對於交通,放寬「兩元乘車優惠」並不足夠,而是應該推動全面回購港鐵;對於港青的未來,不能簡單地叫他們離港發展,而是要由政府通過產業改革,增加他們在香港的就業選擇。

建制派不應那麼膚淺,以為自己的角色只是為政府提供鐵票,這只會令政府懶惰;亦不要以為提出一些「唔湯唔水」的改革建議就夠,這只會令問題得不到真正的解決。建設一個美好家園殊不容易,政府要大力推動改革,建制派則要督促、責成政府改革。須知道,香港沒有太多本錢可以揮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