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深圳封城 香港做好抗疫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深圳市周日(13日)錄得86宗新增個案,市政府隨即宣佈從周一(14日)起全市展開為期七日的封閉管理措施,期間市內公共交通工具將全面停運,同時除承擔防疫工作的必要人員外,各級機關單位均開始居家辦公或轉為社區內的志願者,協助開展三輪全員核酸檢測工作,目標是盡快壓止病毒的擴散。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周一在抗疫記者會被問及為何深圳人口比香港多出一倍,卻能夠在短短一日內推進檢測工作,有什麼值得香港借鏡。林鄭解釋兩者在體制、人口密度、動員能力和資源都有所不同,「不能夠直接相比」;加上目前香港檢測等能力都未達到相關的規模,她認為這些限制都是社會需要理解。

迅雷不及掩耳因意識到問題嚴重性

或許林鄭月娥的說法都不無道理,畢竟香港和深圳的政經、社會結構都存在一定差異。但深圳在短短幾日間急增幾十宗個案便拍板推行封城措拖,其中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就已經值得香港借鏡。

深圳市自3月初開始錄得零星個案,直至周日個案一下間從早一日的27宗增加至86宗,當晚深圳市政府便當機立斷採取閉環式管理措施,務求盡快截斷深圳市內的傳播鏈。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王廣發接受內地媒體訪問時解釋,這是因為深圳意識到城市本身定位是作為口岸城市、外貿大市,如果不迅速回應疫情,就只會對外防輸入造成極大壓力。加上,觀察到香港近個多月以來的情況,在這個時候深圳因此更是當機立斷,抓緊抗疫的黃金時間。

2022年3月13日,深圳市罗湖区市属公园及绿道封闭,暂停开放(视觉中国)

防疫與城市運作不互相排斥

而儘管深圳市政府果斷地以封城堵截傳播風險,但其實相關措施亦充份地照顧了城市日常運作的需要。目前深圳的閉環措施主要可以分為「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三個區別。真正做到完全足不出戶、封閉隔離的區域就只有病例頻繁的特定區域,其餘的「管控區、防範區」都在維持聚集限制下,原則上有限度容許市民購買生活必須品,以及因為就醫或特定公務需要出入以維持社會基本運作。

目前深圳的閉環措施主要可以分為「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三個區別。

因此,這些防疫措施除是因為未雨綢繆而制定,用作堵截病毒在社區蔓延的傳播風險,同時亦是考慮到城市具體運作,因時而制宜下制定。這就是因為內地官員除了明白到一旦病毒更大規模地爆發,以中國的人口結構和醫療資源的分佈只會更難應付病毒快速地在市內或省與省之間傳播,但與此同時深圳亦是作為中國重要的金融城市,因此權衡之下制定目前的閉環措施。所以,與其說深圳與香港無可類比,其實認真地參考內地政府的抗疫和管治心態,就足以讓香港社會借鏡學習。

抗疫除了是能力亦是心態

值得肯定的是,近日特區政府的各種防疫措施都在社會大力鞭策後而得到改善,新增個案數字是暫時緩慢下來,而面對公型醫療體系統頻臨崩潰,形勢都在伊利沙伯醫院、東華三院馮堯敬醫院等轉變為定點救治醫院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抗疫的能力只是應付整場疫症的一部份,心態才是當中的關鍵。因此,香港目前除了是應盡快趁當前個案緩減的時候增加各種抗疫能力,包括檢測量、增購防疫物資等,與此同時亦是盡快調整好心態應付這一波疫情進一步挑戰的時候。當中值得考慮的,深圳市目前以「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進行隔離、檢疫、抗疫安排,香港又是否可以先作出有關的籌劃?

林鄭稱作為「抗疫主帥」責無旁貸,要更直接回應提問,期望盡早打贏抗疫戰,愈早取消「11點記者會」更好。(廖雁雄攝)

就算特首多次強調香港不會完全禁足封城,但備而不用本身亦是抗疫的一部份。又或者是特區政府周一簡介的兩款外購新冠口服藥,政府的專家小組都同意藥物對年長患者防範出現重症有極為重要的幫助,並強調已採購足夠數量,問題是,政府又能否把握時間,把相關藥物盡快交付到各區家庭醫生,甚至率先作好各種應變的計劃,分派各所私家醫生診所專門應付特定社區長者護老院的醫療需要,避免再一次出現因為遲緩而錯失救治的時間呢?抗疫本身就除了是一場經濟資源消耗戰,同時就是對官員心態和管治動員的一場考驗,當深圳在示範的時候,香港始終有需要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