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新棚仔|本地設計師以「日光橙」色裝飾寓意布藝非夕陽行業

撰文:吳美松
出版:更新:

深水埗俗稱「棚仔」的布販集中地去年正式遷入通洲街臨時街市,並更名為「深水埗布藝市場」,當區民政處聯同非牟利機構青年研創就策劃了美化項目「Fabrimark」,並邀請本地設計師Frances Minji為「新棚仔」注入當區元素「重新包裝」。

Frances說,布藝市場在深水埗已有45年歷史,經歷多年蛻變,引證深水埗本地時裝設計界的地位。Frances以「日光橙」為設計的主色調,一來是覺得不少人誤會布藝與其他周邊市場是「夕陽行業」,二來是「日光橙」代表日出,以此寓意香港時裝設計新一頁的開始。設計暫時保留至今年年底,視乎情況或將延長至2025年中。

深水埗民政處聯同非牟利機構青年研創就策劃了美化項目「Fabrimark」,並邀請本地設計師Frances Minji為「新棚仔」注入當區元素「重新包裝」。(蘇煒然攝)
+3

美化「新棚仔」吸引年青人實踐時裝夢 冀未來發展創意文化產業

深水埗民政處今日(23日)聯同聯同青年研創及本地設計師Frances Minji在布藝市場舉行介紹會,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在開幕禮中表示,活化布藝市場希望能為時裝設計產業揭開新一章,期望未來能在深水埗區發展更多創意文化產業。他又念了愛爾蘭詩人William Butler Yeats一首與布藝相關的情詩《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寄語年輕設計師可以在布藝市場開始及實現。

他又表示,若以維持9個月計算,每月成本大約4萬至5萬元左右。透過是次設計,當局希望能突出深水埗的布藝及時裝傳統,再配合香港設計中心的開幕,吸引更多對時裝產業有興趣的人;向區外人士介紹深水埗地區特色。黃昕然指最重要的是吸引有志於時裝設計的年青人在該區實踐夢想。

民政事務專員黃昕然在開幕禮中表示,活化布藝市場希望能為時裝設計產業揭開新一章,期望未來能在深水埗區發展更多創意文化產業。(蘇煒然攝)

以「反射」概念突出布匹五花八門 「日光橙」色寓意布藝非夕陽行業

在美國和英國修讀工業設計及時裝設計的Frances Minji表示很喜歡香港舊事物,因此在設計中加入了區內具歷史色彩的建築和圖案,如舊式鐵閘、地磚及舊式的郵箱和路牌等;面向通州街的風動牆設計靈感正是布販常用的四方布辦,每個鏡面飾板的內外正代表不同時代深水埗的人和事。

Frances Minji介紹設計時表示,有人認為布藝與其他周邊市場是夕陽行業,但現在有很多設計界的持份者加入,故此選用代表日出的「日光橙」色,亦寓意香港時裝設計新一頁的開始。(蘇煒然攝)

經常在深水埗區「尋寶」的Frances Minji介紹設計時表示,第一次到布藝市場時,看到對面香港設計中心新會址的玻璃幕牆反映著日落,金黃橙光反射到布藝市場,就像布藝市場內五花八門的布匹一樣呈現不同顏色,於是決定以「反射」為概念去設計。Frances又覺得,有人認為布藝與其他周邊市場是夕陽行業,但現在有很多設計界的持份者加入,故此選用代表日出的「日光橙」色,亦寓意香港時裝設計新一頁的開始。

「新棚仔」配合設計中心打造新地標 吸引設計師交流中西文化

是次活化項目的策展人、青年研創的霍俊熹(Leslie)就表示,是次項目名稱「Fabrimark」是「Fabric (布藝)」與「Landmark(地標)」的結合,他又指日後「新棚仔」或可聯同香港設計中心及玉器市場,將通州街打造成一個新地標,吸引遊客打卡之外,亦能吸引本地及海外設計師進行文化交流,亦可為「新棚仔」注入更多活力及更多人流。

青年研創的霍俊熹就表示,是次項目名稱「Fabrimark」是「Fabric (布藝)」與「Landmark(地標)」的結合。(蘇煒然攝)

霍俊熹覺得本地有不少設計人才,只是欠缺平台或機遇讓他們去發揮,未來希望藉Fabrimark等新地標,在深水埗街頭籌備更多活動,吸引對時裝設計有興趣的年青人,亦可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為區內居民帶來更有朝氣的社區形象。

布販何先生期望今次民政處的美化項目可令布藝市場重新進入大眾目光,「一傳十十傳百」下帶旺人流。(蘇煒然攝)

布販何先生指,「新棚仔」搬遷後人流較昔日少,而且欠缺宣傳,自己就一直「出錢出力」以私人方式推廣「新棚仔」,希望將布藝行業傳承下去。他期望今次民政處的美化項目可令布藝市場重新進入大眾目光,「一傳十十傳百」下帶旺人流。

▼5月23日 深水埗布藝市場美化項目「Fabrimark」舉行介紹會▼

+8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