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區我主場】解決香港隱蔽使用藥物問題的嶄新方法

撰文:投稿
出版:更新:

緩害教育及其措施採取非批判性方法,引導使用藥物的青年在面對誘惑時作出安全抉擇,從而減低藥物對其的傷害。對於因「貪得意」或在社交場合才使用藥物的青年,我們可嘗試跟他們展開及時對話,為他們提供所需援助。

文: 蕭加欣(啟勵扶青會行政總監)

我們經常聽見青年訴說:「你告訴我藥物是有害的東西,你怎麼知道,你試過嗎?」  這是一條對任何家長、任何人也束手無策的問題。向青年講述藥物並非易事,因為時下青年能夠輕易透過媒體和互聯網取得有關藥物及其影響的資訊,而我們也看到愈來愈多青年在社交場合因一時好奇而嘗試使用藥物,並利用他們短淺的人生經驗來判斷「好」與「壞」。

眾所周知,香港對濫用藥物一直堅持採取零容忍政策。政府努力投放大量資源在公共教育和戒毒治療及康復服務中,這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服務。然而,近年愈來愈多青年隱蔽使用藥物,並沒有接受適當治療。部份青年可能只是「貪得意」或在社交場合才使用藥物。多年來,專家們一直嘗試以不同方式來識別這些隱蔽使用藥物的青年,但這方面的工作猶如負重致遠,因為香港被意識為「無毒城市」,這不正正在使用藥物的青年身上貼上標籤,直指他們是邊緣青年。

(iStocks Image)

聯合國把6月26日定為禁止藥物濫用和非法販運國際日,而今年主題為「健康為正義,正義為健康」。反觀這個主題,我們可以看到香港正處於兩難局面,一方面我們希望年輕人能夠遠離藥物、保持身心健康,以及盡展他們的才能;但另一方面,我們又未能全力支援那些因為無法滿足社會期望和標籤效應而選擇使用藥物的青年。究竟緩害是協助青年遠離藥物的出路嗎?

(示意圖,Gettyimages/視覺中國)

緩害教育及其措施採取非批判性方法,引導使用藥物的青年在面對誘惑時作出安全抉擇,從而減低藥物對其的傷害。對於因「貪得意」或在社交場合才使用藥物的青年,我們可嘗試跟他們展開及時對話,為他們提供所需援助。引領青年反思自己使用藥物的態度和行為,是尤其重要的對策,甚至可以鼓勵及引導部份使用藥物的青年長遠地邁進健康的生活選擇。

我們希望緩害工作能融入香港社會,藉此回應青年使用藥物的問題。畢竟緩害工作能達到「健康為正義,正義為健康」,這能更有效幫助終生在藥物深淵中苦苦掙扎的青年。

如有任何對社區的意見及評論,歡迎各位投稿至「我區我主場」社區專欄。有意投稿者可將文稿經電郵傳送至 cr@hk01.com 。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