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77年歷史戰時唐樓清拆 保育團體:破壞古物群完整性

撰文:黃文軒 鄧詠中
出版:更新:

位於灣仔莊士敦道157號的一棟戰時唐樓,至今具77年歷史。今年4月,業主獲屋宇署批准清拆,疑將改建成25層樓高商廈,意味著一棟見證香港歷史的建築物又再消失。有保育團體認為,在戰時興建的建築物極為難得,可是至今政府仍未對戰時及戰後建築物有任何評級行動,又一唐樓消失將破壞灣仔古物建築群的完整性。

被拆的唐樓位於灣仔莊士敦道157號,樓高共四層。鐘錶零售商「馮良記表行」於1943年購入物業並落戶上址。時隔70多年,去年業主申請清拆,唐樓現已搭建棚架及用圍板封起,準備整棟拆卸。原址的「馮良記表行」已於早年搬到大有商場,而原有的大廈地舖租客亦已於上年搬遷離場。

被拆的唐樓位於灣仔莊士敦道157號,樓高共四層。去年業主申請重建,唐樓現已架上棚架及用圍板封起,準備整棟清拆。(鄧詠中攝)

翻查資料,現時莊士敦道157至159號仍由馮良置業(香港)有限公司持有。今年四月,屋宇署向馮良置業批出清拆申請,擬改建成25層高大樓。不過據馮良記錶行網頁上表示,馮良記原址店舖將在重建後,由大有商場搬回原址。

全民保育行動發言人袁智仁表示,位於灣仔莊士敦道157號的「馮良記表行」,過去曾有一段時間用作藥房,故唐樓立柱牆身仍有舊時藥行的廣告標示,而樓底天花亦有雕飾,認為該棟唐樓具有特色,極有保育價值,「香港19世紀後期慢慢受到現代主義影響,唐樓的雕飾變少,所以有裝飾性的唐樓相對少見。」

唐樓的建築類型可大致分成四種,第一代唐樓是維多利亞時期(1841-1900年)的建築,唐樓靠牆,沒有後巷,建築群之間非常密集,樓宇以青磚砌成,屋頂則用木結構及瓦片組成;第二代建築(1901-1930年)則較第一代寬敞,有些樓宇中間更設有天井協助通風。至於今次被拆的灣仔莊士敦道157號,袁智仁指,該唐樓雖在戰時建成,不過建築風格屬第三代的戰前唐樓,擁有天台及騎樓立柱,形成騎樓底。

袁智仁指,該唐樓雖在戰時期間建成,不過建築風格屬第三代的戰前唐樓,其擁有天台及騎樓立柱,形成騎樓底。(受訪者提供)

「戰時建築物在香港十分少,古諮會亦沒有紀錄、評級,但打仗時期都可以興建一棟建築物,其實十分珍貴。」袁智仁表示,現時古物諮詢委員會仍然傾向為戰前建築物評級,戰時及戰後建築物的評級工作還未開展,但具歷史價值的唐樓已陸續被拆。袁認為,今次又一戰時唐樓被拆,又再次破壞了灣仔古物建築群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