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行城市】運輸署諮詢拆行人路鐵欄 城市研究者:應提供分布圖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自去年開始,街上有不少鐵欄消失不見,一方面有人主張要求政府盡快裝回,另一方面則有市民認為拆欄後道路 「好行咗」。鐵欄去留的問題一直引起不少討論,而近日運輸署在多區都有建議拆除部分行人路上的欄杆,有區議員表示,區內街坊對此意見不一,認為其原意雖好,但署方需向公眾多作諮詢和解釋才作決定;城市研究者則認為,裝設鐵欄並不一定能提升道路安全,建議政府提供欄杆分佈位置圖,並讓公眾決定哪些位置才應設欄杆。

走在街上路上,不難發現昔日密密麻麻的鐵欄之間如今出現空隙,行人常在中間通行走過;也有部分空隙被政府用上橙色膠帶圍起 。過往有不少意見認為,街道上鐵欄的作用值得檢討,團體「創建香港」 去年曾發帖,表示沒有欄杆的行人路更容易讓行人橫過馬路,亦更容易離開路面和更加安全。

早前在灣仔區議會上,曾就在部份被移除欄杆的路口增設過路處作出討論。區議員楊雪盈指,自欄杆消失後,因距離較近,有居民自行在近波斯富街駱克道處「研發」了新的過路處,而會上民間組織「灣仔交通」提供數據,指將該處為正式過路處對人流、車流均沒影響。楊認為,沒了欄杆後,社會能回復對空間規劃的想像力,希望政府在逐步裝回欄杆的同時,更需考慮一些民間倡議的方案和意見。

街坊感有欄較安全 區議員:鐵欄與防撞欄不同

近日有中西區區議員收到運輸署信件,就移除區內部份行人路欄杆一事諮詢意見。據區議員葉錦龍指,信中提及有關建議是為了推動「香港好‧易行」計劃,提供了石塘咀一帶共三個地點徵詢地區意見。他估計,署方有此舉動是參考了早年英國就拆除欄杆的影響作出的研究,而以他所知,炮台山、西營盤都有區議員收到信件。葉續指,相關研究提及拆欄後能令路面變闊,交通意外沒有顯著增加,認為運輸署的計劃原意是好,但街坊對此各有意見,「有啲街坊會覺得有欄就安全啲,但其實呢種得鐵通嘅欄杆唔同防撞欄,仲有啲意外係行人會夾喺車同欄杆中間。」因此現階段希望署方能多作諮詢和解釋,再研究是否拆除鐵欄。

翻查資料,運輸署於2017年推出了「香港好‧易行」概念,希望提升香港的整體行人易行度。除了在深水埗區試行低速限制區、設立南昌綠色走廊等之外,過往署方亦曾在尖沙咀一帶增設數個以黃色和深藍色作為主調、仿英倫設計的指示牌,以便利行人規劃路線。

楊夏至去年曾就旺角區一帶的欄杆分布作出統計,又指現時欄杆應有一半已經消失。(楊夏至FB圖片)

設欄位置難找到一致邏輯

城市研究者楊夏至,去年曾就旺角區一帶的欄杆分布作出統計,他認為,政府設置欄杆的位置難以找到一致邏輯,指如是為防車輛撞上行人路,則最多車的位置應有最多欄杆,「但喺最多車嘅彌敦道,由於多巴士站,反而好少欄杆;內街轉角位車流應該差唔多,但有啲有欄有啲又冇。」他又指,在一些斑馬線附近常會見到有一整列欄杆,原意是用來引導行人前去使用斑馬線,惟不時有市民不跟隨,「所以會有人話拆完欄好行咗,行人實際經驗反映放斑馬線嘅位置唔理想,拆欄反而可以乘機再檢討過啲位置。」

楊續指,靠鐵圍不可能令道路絕對安全,而現時運輸署的行動只是單方面建議某些地點拆欄,他認為應開放予公眾參與,由署方提供現時的欄杆分布位置圖,讓公眾選擇哪些位置應該拆除。他補充指,外地如英國、荷蘭都有拆欄經驗,反觀香港的圍欄設計不美觀之餘,亦應檢討是否有實際用途和需要。

運輸署:提升行人友善環境

運輸署發言人回覆查詢時指,該署積極推動「香港好‧易行」,提升行人友善環境,其中一項工作是檢視現有欄杆的使用及其必要性。一般而言,過多欄杆會影響街道景觀,減少行人路容量。發言人續指,該署自2019年第三季已開始在全港陸續進行檢視,並根據檢視結果安排路政署移除不必要的欄杆,如設置於行人路邊已有花槽的欄杆,及在中央分隔行車道兩旁行人路上的欄杆等。有關移除欄杆工作仍在各區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