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照顧者平台論壇提多項倡議 促改以社會照顧模式制定政策

撰文:呂凝敏
出版:更新:

關注照顧者需要的「照顧照顧者平台」上周六(24日)舉行網上論壇,討論社區對照顧者的支援不足,以及提出不同的政策倡議,希望建立更多對照顧者友善的政策,減低他們的壓力。
出席者包括嚴重弱智人士家長會協會代表李芝融、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護老者工作小組代表李蔭國、深水埗區議會主席楊彧、以及城市大學前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梁麗清博士。李蔭國認為照顧有需要人士是整個社會共同承擔的責任,並提出6個針對照顧照顧者的方案。梁麗清博士則向出席者講解家庭照顧模式與社會照顧模式的分別,指出本港制定政策時採取家庭照顧模式,衍生不少社會不公問題。

關注照顧者需要的「照顧照顧者平台」周六(24日)舉行網上論壇,討論社區對照顧者的支援不足,以及提出不同的政策倡議,希望建立更多對照顧者友善的政策,減低他們的壓力。(照顧照顧者平台Facebook圖片)

照顧照顧者平台由18個機構包括護老、護幼、殘疾人士照顧者、精神病患者的社福單位組成,希望透過提出有關照顧者的倡議及教育,令大眾關注照顧者的需要,至今已成立2年。嚴重弱智人士家長會協會代表李芝融表示,照顧者的需要分為4大類,包括身心社靈(身體、心靈、社交及靈性),每個細節也需要被關顧,惟照顧者自身未必留意得到。李芝融指上月葵涌邨的倫常慘案,令不少照顧者情緒波動,他形容本港不斷重演與照顧者有關的慘劇,問題卻一直未被解決,源於政府在制定政策時,以個案作分割單位,而非考慮整體家庭的需要,促請政府成立有關殘疾人士及照顧者的委員會,跟進相關的政策規劃,並應有照顧者加入委員會提供第一身意見。他亦鼓勵照顧者不應忽略自身的權益,應勇於發聲表達需求及向同路人求助,「你不做,你的聲音會慢慢消失」。

嚴重弱智人士家長會協會代表李芝融表示,照顧者容易忽略自身的需要。(資料圖片)

照顧者常忘記自身需要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護老者工作小組代表李蔭國則提出6個針對照顧照顧者的方案。包括制定護老者政策時,需以護老者為本,期望當局能進行廣泛的研究調查,向公眾呈現護老者的需要。其次是確認護老者的角色、身分及貢獻,必須肯定他們的照顧工作價值,並提供這方面的實質支援或協助。第三,保障護老者能獲取資訊、訓練及服務的權力,促請政府建立一站式資訊平台,方便護老者索取有用資訊。

第四是透過服務及經濟支援減輕護老者的負擔,建議政府恆常化護老者津貼,以及提供不同形式的經濟援助。第五,關注護老者的健康及生活質素,由於照顧者已用上很多心力專注照顧工作,忽略自己的身心需要,令他們明白要關愛自己身心和保證生活質素。最後一項是創造護老者友善的工作、學習及生活空間及環境,包括提供在職在學支援,因很多照顧者為了專注照顧工作而離開工作或學習崗位,嚴重影響他們的發展空間。

深水埗區議會主席促18區推動關注照顧者方案

深水埗區議會主席楊彧表示,去年深水埗區議會成立工作小組,並作出照顧者友善狀況調查,他建議18區區議會一同推動關注照顧者需要的方案,「社區內的服務照顧及設施是否缺乏?在區議會層面,需要這些數據去推動改善工作,希望每區都可以做這些調查並跟進資料。」他亦特別提到區內即將成立家長親屬資源中心,讓家長有更強的支援。

深水埗區議會主席楊彧表示,去年深水埗區議會成立工作小組,並作出照顧者友善狀況調查,他建議18區區議會一同推動關注照顧者需要的方案。(資料圖片)
「有些女性工作能力很高,但需要在家照顧家人而犧牲事業,因為整個照顧政策方針認為照顧家庭是女性的天職,她們須承擔這個責任,製造了社會性別不平等的關係。」
城市大學前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梁麗清博士

梁麗清博士過去曾處理數個有關照顧者的研究,總結出本港照顧者政策的三大問題,包括公營服務名額不足、服務安排難以配合家庭需要,以及市場上提供的服務收費高昂。她亦分享了家庭照顧模式與社會照顧模式的分別,「香港不論是制定兒童/長者/殘疾人士照顧政策上,政府都是採取家庭照顧模式」。

梁麗清形容,目前本港在以家庭照顧模式制定照顧者政策,衍生出不少問題。(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但她提出以家庭照顧模式制定政策,衍生出不少問題,「家庭照顧模式建基於傳統家庭觀念,家庭照顧即是誰來照顧?就是不用工作的那位」,可是,「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已不合時宜,這種想法令婦女一直成為家中的主要照顧者,其需要往往被忽視,女性出外就業的機會也會減少,「有些女性工作能力很高,但需要在家照顧家人而犧牲事業,因為整個照顧政策方針認為照顧家庭是女性的天職,她們須承擔這個責任,製造了社會性別不平等的關係」。此外,政府以低度介入的策略提供服務,若公營的資源未能滿足需求,便會依賴私人市場,「但低收入家庭未能負擔高昂服務費」;而且政府欠缺長遠規劃,沒有因應家庭模式變化及人口變化來改變政策方向。

故此,她提倡社會照顧模式,由政府主導,連繫社會上不同的持份者,在照顧層面上共同承擔責任。梁麗清舉例,台灣的照顧者達到一定的照顧時數,可獲取相應津貼,「政府需要向照顧者給予支援及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