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生意急跌 堅持冬至派飯 銀杏館:蝕住都想幫飯友自力更生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一個飯盒盛載的溫度,不單是拿出來有多熱,而是如何表達人的價值。協助長者就業的社企銀杏館,遭遇經營17年以來最困難時刻,疫情令生意大跌六至七成,同時經濟下滑致登記領取免費福飯人數急升兩至三倍,銀杏館負責人承認「蝕住做」,但見過20多歲失業青年靠福飯捱過難關重新就業,亦有飯友每日徒步2.7公里義務工作3小時,認為堅持有價,「佢哋覺得可以自力更生,我哋希望幫人,最後佢哋幫到自己。」

每朝的銀杏館是一個時間戰場,七十多歲的長者廚工忙着蒸飯滾湯,再由其他員工分工合作,有人負責起鑊炒菜,有人分湯料倒湯,再打包裝成一個飯盒,單是油麻地分店「越老」,早上十時半前至少完成320個免費福飯配額,還未計算額外多出的領飯人數,以及應付日常食客的餐單,連行政總裁麥敏媚亦要落手落腳,拿起載滿杯碟的膠盤送往洗碗部,轉身又忙着拿起飯勺舀飯裝餸加單,以免排飯人龍不斷延長,觸及限聚令中防止人群聚集的規定。

飯友義工助人自助

每日營營役役的工作,除了一班穿着制服的長者員工,還有數名胸口掛有義工牌的飯友。六十多的老莫,長年腰患仍每日早上九時許準時到場,戴着紙帽掛起圍裙便走進廚房舀飯裝菜;40多歲的勤仔,由露宿街友獲派中途宿舍居住,經診斷罹患癌症等待日內化療,堅持每日到場打包飯盒;六十多歲的小文,為慳錢早上由深水埗徒步2.7公里至油麻地分店幫忙登記派飯,還有八十多歲未言老的銀髮婆婆,全部人工作至少3小時,回報與其他登記飯友一樣,都是一個免費福飯。

「義務派飯過程中見到佢哋開心咗,健康咗,最重要覺得自己有價值,覺得原來今日我需要攞呢個福飯,但我仲可以幫到人。」
銀杏館CEO麥敏媚

麥姑娘承認,今年疫情反反覆覆,銀杏館六家分店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人流大跌六至七成,苦笑「你睇飯堂連坐一半都唔夠」,政府勒令食肆六點後禁堂食後,情況更為嚴竣,偏偏登記免費福飯的人數激增,以油麻地分店「越老」為例,今年初只有三至四百人登記,如今已激增至一千一百至一千二百個之間,但又不能減少派飯,變相要為生存不斷變陣,例如安排晚巿同事調往早更工作,非街友的義工亦減少幫手,甚至想到聖誕到會服務由八人以上大餐,改到一人餐或四至六人餐,目的就是人人有工返。

冀人人有工返

「呢個過程帶動我班長者同事有工做,早啲返嚟煮好個飯…...呢種透過福飯去表達,其實係一個愛的循環,由熱心朋友、長者同事製作,銀杏館就係做緊一個橋樑角色,喺中間令到大家都可以生存到。」

儘管已經力挽狂瀾,但面對生意下滑及不斷增加的福飯需求,此消彼長之下,麥姑娘承認要由機構自行承擔燈油火蠟等基本開支,收入全部支持員工就業及福飯,才能勉強收支平衡,但她堅持不減福飯數額,甚至不悉加單,「疫情嚴竣,福飯需求睇到每日增加,代表社會上有一班朋友好需要溫飽。」

唯一令她慶幸的是,每次看到飯友由受助去到脫困,就認為一切堅持都有價值。「見過飯友廿歲出頭,你雖然見佢咁年輕,但佢要好大掙扎先上嚟填到張飯表,攞張飯卡,但開心當佢搵到嘢做,就嚟講我唔使要張飯卡啦。」

現時餐館接受外界捐助,每捐28至38元一個飯餐,機構便承諾向一名飯友提供一頓熱食或飯餐連湯及生果,冬至甚至加餸,由長者廚工製作「愛心一人前飯盒」,除了規定有蝦、雞及冬菇等傳統冬至餸菜外,主菜會適量調配羊架、雞髀或豬手,希望街友在冬至過得充裕一點,成本已遠超巿民捐贈的38元一個,目前已獲社福機構訂購超過一萬個,於冬至正日送贈服務對象,估計今年或有機會錄得破紀錄的2萬個,冀可盡量滿足各界需要。「坊間見到能夠繼續(派飯)呢種活動嘅(機構)都唔多,能夠表達到呢份關愛,喺呢段時間,我哋覺得更加需要。」

有意向銀杏館捐助福飯,或欲訂購聖誕餐的巿民,可留意以下網址連結或致電銀杏館查詢。

餐單詳情:https://bit.ly/2UnfT6p

WhatsApp查詢/訂購:5117 7695

熱線電話:8209 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