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易生居家意外 組織揪出家中隱藏跌倒黑點 促照顧者留意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長者居家安全的議題備受關注。根據資料,每5名65歲的長者中,就有1人在過去一年曾經跌倒,大部分在室內發生。此外,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對於時間和空間的認知較為混亂,一不小心亦會釀成意外。有組織就居家長者生活質素於今日(21日)發起研討會,提醒大眾及照顧者如何預防以及在意外後照顧長者。

明愛賽馬會照顧者資源及支援中心在今(21日)發起「如何透過醫社介入提升居家長者的生活質素」研討會,提及不少居家長者安全需要注意的地方。(明愛賽馬會照顧者資源及支援中心提供圖片)

明愛賽馬會照顧者資源及支援中心今日發起「如何透過醫社介入提升居家長者的生活質素」研討會,提及不少居家長者需要注意的安全問題。一級職業治療師陳冰玲指出,曾經跌倒的長者中,高達7成人身體受傷,包括軟組織損害,甚至骨折,而發生意外的時間以日間為主。研究發現,大多長者跌倒與其居家環境和自身行為有關,故建議在長者跌倒後,照顧者應重新檢視其居所環境,避免意外再次發生。

清潔習慣暗藏危機

另一名職業治療師張穎淇則表示,家中隱藏的跌倒黑點不少。以往她家訪長者住所時發現會留意其清潔習慣,「可能長者有佢哋自己嘅清潔方式,我見過有長者會直接倒水去清洗地,個地板就變到好濕滑,好容易跌倒」。她指上一輩較為節儉,會利用舊衣服作地布,即使地板老化致電線外露也不願更換,地上的物件令到他們容易被絆倒。

雜物多致通道狹窄 門檻地板同色是陷阱

張穎淇提到,長者家中普遍有較多雜物,因為長者不喜歡或無能力清走住所中的雜物,而過多的雜物令通道變得狹窄,增加跌倒的機會。家中不同的門檻、梯級也是黑點之一,她指出,如果門檻顏色和地板顏色相近,長者亦會因看不清而容易被絆倒。而浴缸、企缸也是高危的地方,如果附近沒有任何扶手,行動不便的長者亦容易發生意外。張穎淇又表示,不少長者習慣在日間不開燈,晚上又會摸黑如廁,都會增加跌倒的風險。她建議照顧者或家人盡量移走家中不必要的雜物,並在高危地帶加設扶手、智能感應燈和防滑設備,亦可為長者準備稱身衣服和髖關節的保護褲,減低跌倒時受到的傷害。如長者獨居,亦應安裝平安鐘和平安手機等,一旦不幸發生意外,亦有人能及時知悉。

上門物理治療較貼身實用

明愛賽馬會照顧者資源及支援中心亦指出,過往透過不同渠道向有需要長者和照顧者提供援助。居家長者除了居家安全問題外,還有復康問題,長者普遍離開醫院後,回到家中會無所適從。一級治療師社良熖表示,現時大多數長者為雙老同住,兩個人也需要被照顧。即使部分家庭有工人照顧,如工人照顧知識不足或需要同時照顧其他人,也是容易發生問題。他指一些需要復康的長者,難以親身到醫院進行物理治療,上門提供的治療較為貼身和實用,協助長者在家中掌握實際運用方法,工人亦可從中學習扶抱技巧。而上門服務人員發現長者住所環境欠佳時,亦可現場提供意見。

上門提供的治療較為貼身和實用,協助長者在家中掌握實際運用方法,工人亦可從中學習扶抱技巧。(資料圖片)

便利貼或成認知障礙長者救命草

對於認知障礙症長者的居家安全,陳冰玲則指出,他們對時間、空間較為混亂,加上善忘,有機會引起火災和水浸等意外。為避免以上情況發生,陳建議照顧者能在家中提供一些視覺提示,如大字時鐘、在熱水掣附近貼上「小心熱」等字條提醒長者,也可以選購一些安全機制較佳的電器。

陳提醒,認知障礙症長者也較容易走失,故照顧者在這方面要多加留意。例如收起外出日用品,和拜託相熟鄰居和保安多加留意,亦可以為長者戴上智能手錶,方便隨時能定位,找到長者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