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青區虐兒報案升幅近一倍 社署:去年已修訂指引檢討處理程序

撰文:區禮城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令學生被迫停學長期留家,家長既要面對經濟壓力,又要兼顧子女學業,形同「困獸鬥」,有葵青區議員關注停課期間的學習支援及虐兒呈報機制是否完善,根據警務處資料,葵青區收到懷疑虐兒的報案由2018年的14宗升至去年全年的27宗,升幅近一倍,社署強調已檢討處理懷疑虐兒個案的程序,並於去年修訂新指引,法改會亦曾建議立法新訂「沒有保護罪」,仍需凝聚各界意見,目前未有最終定案。

葵青區區議會青年事務委員會,今日﹝9日﹞審議有關懷疑虐兒個案的議題,梁錦威議員關注自新冠肺炎疫情去年起在本地爆發,家長除了既要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壓力,又要協助教導小朋友遙距上課,變相兼任老師身份,父母與子女長期在家,磨擦漸生,如同「困獸鬥」,擔心壓力爆煲而衍生出倫常慘劇,然而學生因疫情取消面授課堂,若缺乏學校的協助下,社工及老師無法即時介入,很可直至發生慘劇,事件才會曝光,要求社署交代有否設立應變機制或強制舉報機制,揭發潛在虐兒個案。

警方去年接獲27宗懷疑虐兒報案 10宗成功檢控

社署援引過去三年的「保護兒童資料系統」的數據指,葵青區新登記保護兒童個案,當中包括高危個案或受虐兒童,2018年全年的數字為82宗,2019年及去年全年數字均為68宗,數字沒有因疫情明顯上升。不過,根據警務處的資料,2018年葵青區全年收到舉報及跟進的個案為14宗,2019年升至21宗,去年更進一步升至27宗,當中有15宗被檢控,其中11宗被成功定罪。

社署稱一直關注兒童及其家庭需要,社署或非政府機構在疫情期間的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或綜合服務中心,以及社署保護家庭及兒童服務課及臨床心理服務課繼續提供緊急和基本服務,而社署24小時服務熱線亦如常運作,市民可透過熱線舉報或轉介有危機個案,社工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即時輔導、支援和諮詢服務,並安排適切的跟進服務。

為針對疫情對家庭關係的影響,社署網頁推出「2020抗疫心理資源庫」,教導市民如何在抗疫期間照顧兒童的情緒、身體及精神上的需要,並透過電視、電台及互聯網等媒體加強宣傳。

葵青區議會今日討論虐兒個案呈報機制。(資料圖片)

法改會建議訂立「沒有保護罪」

至於檢討懷疑虐兒個案的呈報機制,社署稱已聯同相關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及業界專業人士自 2016年底全面檢討處理虐兒及懷疑虐兒個案的程序。檢討工作於前年年底完成,經修訂及易名的《保護兒童免受虐待 — 多專業合作程序指引》,並於去年4月1日實施。中央層面設有「防止虐待兒童委員會」 ,會按需要討論及進一步完善處理虐兒或懷疑虐兒個案的程序。社署轄下 11個分區均設立了處理家庭暴力聯絡小組和家庭及兒童福利服務地區協調委員會,成員包括不同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地方團體代表及社區領袖等,以促進地區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員就虐兒個案的處理及檢視各地區不同界別的專業人員的協作。

法律改革委員會轄下小組委員會正就兒童死亡或受到嚴重傷這課題進行檢討工作,並在前年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公眾諮詢。公眾諮詢文件中亦有探討相關議題,但法改會並沒有單就強制舉報提出建議,而是建議立法新訂「沒有保護罪」。由於建議牽涉的層面既廣而且複雜,社會各界包括持份者需要更多聚焦討論相關課題。政府會密切留意法改會的檢討工作和最終建議,在接獲法改會的正式報告後,政府定會仔細考慮報告內容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