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間房、床位租管調查 訪者與受訪成「同路人」:住得差過我!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劏房租務管制研究工作小組提交的建議報告書,已獲運房局接納並稍後向立法會提交相關條例草案,惟民間卻有不同聲音。有關注單人住房需要的關注組早前走訪較劏房環境更惡劣的板間房及床位租客,發現他們對租金加幅及水電收費意見最大,而訪問人員更是租住該類不適切住房的租客,有成員大嘆「佢住的地方仲差過我!」亦有街坊輪候上樓一等便要16年,促請政府莫再忽視單身住客的房屋需要。

十多名居住板間房及床位房的街坊昨晚到場聽取調查結果。(莫家文攝)

訪問人員本身居於不適切單位

「無家有策」關注組今年五月成功訪問79名長沙灣及深水埗居住板間房及床位房的單人住客,並於昨晚發佈調查結果。值得留意的是,訪問成員正是居住該批惡劣住房的住客。現年71歲的簡先生,以2700元租住一間大約只有60平方呎的板間房,全個單位合共九戶共用廁所及沖涼房,但不設廚房,所有食物只能匿在房內以電磁爐烹煮,他笑言租住的房間有一個向馬路方向的通風窗,較其他租客相比已屬「豪宅」,而他走訪同類板間房,直指環境較他租住的房間惡劣得多,有的板間房單位無人管理,「廁所維修唔理,租客自己搞掂,邊個會願意出錢?」廁所恐佈如旱廁,雜物擺出整條走廊,一旦發生火警不堪設想。

另一名71歲訪問人員譚先生原是退休人士,三年前以1500元租住一個床位房,與另一名租客分佔一個板間房的上下格床,直指業主三年來已加租兩次合共400元,加租幅度高達26%,但疫情無法返回內地,只好逗留在床位內起居生活。他訪問期間見證其他比他租住環境更惡劣的房間,有的租客雜物無處安放,只好將個人物品堆在床位「上格床都堆到人咁高!」慨嘆該類床位房只能屈就睡覺,其餘時間只能在街上游蕩才能抖氣。

根據調查發佈結果顯示,成功訪問的79戶板間房及床位房客之中,只有52%受訪者知道未來將會落實租務管制法例,有90%受訪者認同應交由法定機構處理不適切居所的租務事宜,至於租管建議細節方面,有67%人士認為不支持租管研究小組提出以15%為上限的租金加幅,有92%人認為應將加幅限制於5至10%之間,同時有90%受訪者認為應監管水電收費。

單身客傾向支持1+1方案

調查較其他同類調查的不同之處,並非一面倒支持「2+2」方案,即兩年死約後,租客有權決定是否續約兩年,有68%人支持但亦有28%人反對,關注組曾追問受訪者不支持方案的原因,獲悉他們擔憂上樓退租時會遇上困難,又或入住後發現房間漏水等失修問題,更難退租,反建議「1+1」方案更為實際,加上受訪者為單身戶的關係,有59%人指一旦業主迫遷,30日內通知期已經足夠搬走,想法較一般家庭劏房住客有所不同。

有街坊在調查結果發佈會中分享感受,指租住板間房及床位的租客,大多為「單身寡佬」,流動性較強,一旦被迫遷,很快便可執拾細軟搬走,惟他們沒有能力繳交更多租金,加上輪候上樓往往超過十年,部分更等待16年還未編配公屋,結果只能徘徊於板間房或床位房之間的選擇,越住越差。

關注組註冊社工李善珩表示,留意訪問人員本身就是不適切住房的住客,訪問街坊時往往更易「入屋」,他們訪問期間會分享自己住屋及申請津貼的經歷,更容易取得受訪者信任,主動留下聯絡方法,部分人前身更是無家者,期望搜集更多統計數據,向當局提交建議,完善整個租管及房屋政策,兼顧單身人士的房屋政策。

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屬下「無家有策」關注組前年由社工、義工及一批居住在不適切住房的成員成立,曾在不同房屋政策及租管小組公聽會、調查發佈會及立法會遞信發聲,下周三(4日)將會出席關注基層住屋聯席邀請水務署代表就水費租務管制的內部交流會,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