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快閃感謝祭 集遊戲體驗巿集、分享會、托兒所支援照顧者需要

撰文:莫家文
出版:更新:

當大家認為周末是難得放鬆的假期,但照顧者卻是無日無夜在家中候命。有關注團體今日(30日)在大埔舉行照顧者感謝祭,舉辦巿集及服務體驗坊讓照顧者可以放鬆心情,同時邀請學者或專家在分享會探討未來政策方向,有講者認為應長遠規劃照顧者人生路向,包括照顧者友善計劃,由有經驗照顧者經受訓後可收酬托管其他被照顧者,或鼓勵僱主接受在家照顧為在職經驗,至於支援服務,有講者認為應降低照顧者津貼申請門檻,以及長遠設立個案經理跟進需要。

+4

巿集分多個攤位 集遊戲、資訊性、樂齡科技於一身

照顧照顧者平台今日(30日)在大埔六鄉學習園地舉辦照顧者感謝祭,但凡入場者即送一份小禮物,場內露天場地舉辦巿集,設有多個攤位,當中包括透過拋波及掟飛碟遊戲了解照顧者的辛酸,又有小手工工作坊讓照顧者可以畫畫或做勞作,另外場內有壁報板及攤位介紹與照顧者相關的資訊以及樂齡科技,讓巿民了解更多,同時為了減輕照顧者壓力,主辦單位利用一個課室闢作托兒所,家長可將子女放入所內自由活動,暫時放鬆心情。

另外,主辦單位邀請數名社工及在照顧者笵疇熟悉的專家,在座談會與現場巿民分享感受及探討未來政策方向。

香港婦女中心總幹事廖珮珊表示,照顧者屬無酬勞動,責任絕大部分落在女性身上,既要負責照顧「四大長老」,婚後生子又要照顧子女,年老時照顧配偶,尤其是家族一旦出現需要長期照顧的成員,親友間召開家庭會議「共同決定邊個去照顧長輩,通常無咁多錢的女家庭成員被點名,話每人夾少少錢畀佢去照顧,佢聽到後就覺得好似世界末日。」

廖認為昔日傳統觀念認為要由女性擔任主要照顧者的想法必須要改變,例如台灣關注團體會鼓勵女性主動向家族提出平分照顧責任 ,由各成員共同開會商討分工,並有律師在場協助,以此訂立契約讓各人遵守,避免將擔子落在一個人身上。

她又指倘若被照顧者離世或可自力更生,女照顧者「畢業」後應及早有人生規劃,包括如何重新投入職場,以往數年照顧經驗被視為職場空白,她建議設立機制,讓私人機構如護理行業承認在家照顧等同工作資歷,或可以其經驗教導新手,讓照顧者人生變得更有價值。

主辦單位舉辦社區照顧分享會,探討未來照顧者政策的路向。(莫家文攝)

設機制讓有經驗照顧者變相有酬勞動或視作在職經驗

明愛賽馬會照顧者資源及支援中心前高級督導主任劉港生表示,照顧長者或子女的照顧者屬珍貴社會資源,應組織力量讓他們發揮所長,他舉例曾參與馬會友伴同盟護老者支援計劃 ,讓已畢業不用再照顧長者的護老者接受培訓課程,初期可以同路人身份主動了解其他照顧者需要,讀畢高階課程後更可成為托管長者的幫工,讓照顧者空出一小時以上,交由幫工暫時托管,「呢種有酬替假護老者每小時只係70蚊,可以畀照顧者可以出去抖下,有時只係好好食餐飯,或者成年無出去剪個靚髮。」這樣既讓照顧者能夠真正自由活動,亦可讓擔任替工的照顧者受薪,變相承認照顧者有酬勞動的價值。

發放支援照顧者資訊平台的「大銀」總監陳曉蕾表示目前最大的不足,源於全港支援團體各自擁有大量不同支援服務,但無法有效放上網上平台,讓用家成功在網上搜尋得到,非政府組織有需要做好電子化及資訊透明化,「大家一用google search就搵到料。」她又建議應設立更多相關支援服務的個案經理,能夠有效為照顧者度身訂造一個適合她專用的建議方案。

社區咖啡室尋覓隱蔽性照顧者

有本身是照顧者的的士司機反映,服務不一定由非政府組織提供,例如全港共有一萬多輛的士行走於全港各區,若政府願意給予資助,讓的士從業者參與照顧者支援服務工作,肯定更有規模及效用。香港婦女中心總幹事廖珮珊亦同有意建議,她舉例外國政府有資助Uber的例子,讓司機接到求助後可免費接載家暴受害人至支援服務中心,港府亦可考慮有關做法。

有負責「四大長老」及子女的多重照顧者表示,有團體在地區舉辦社區咖啡室,名義上讓照顧者入內飲一口咖啡及與同路人傾訴放鬆心情,但她認為照顧者更想獲得專屬支援服務,解決當前出現的難題,廖珮珊則認為社區咖啡室並非單純入場飲一杯咖啡,而是提供中性空間,讓不願進入服務中心登記的隱蔽性照顧者,可入內抖一抖,讓義工有切入點接觸對方,從而建立輸送服務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