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拆石籬中轉屋|各區均有舊屋邨空置單位 化整為零切合居民需要

撰文:來稿
出版:更新:

近年政府管理的中轉房屋有不少都來自整幢已經騰空的舊公屋大廈,包括石籬中轉屋和已清拆的葵盛中轉屋等。以往政府的做法大多是將整座公屋大廈改為中轉屋用途,但中轉屋的需求容易受突發事件影響,亦未必適合應對現今數據上為較以往較少的中轉屋住戶量,此做法難以靈活運用公共租住單位。
撰文:香港中文大學博群社區研究計劃學生團隊

已清拆的葵盛中轉屋。(香港中文大學博群社區研究計劃學生團隊提供圖片)

現有的公共房屋存在一些較為老舊,亦因較為不受歡迎,而空置一段時間的單位。如果把這些單位轉用作中轉屋用途,一來可以善用閒置公共房屋資源,亦可確保未來因為遭遇突發變故,無家可歸,而且未能即時入住公屋的人,令他們可以留在原本居住的區域或者鄰近地方生活,以保存其社區網絡,助其渡過難關。

應善用高樓齡之閒置公屋單位

綜合文件後發現,單以葵青區為例,當中羅列的15條公共屋邨中,只有石蔭邨及安蔭邨樓齡未足30年,其餘樓齡均為30年或以上,合共空置單位數目共有164個,而當中空置一年至兩年的單位合共有25個,空置超過兩年的單位則共有24個,即整個葵青區長期空置(1 年或以上)的舊公屋單位共有49個。 另外葵青區內30年樓齡以上舊公屋邨之空置單位共有196個,其中30個單位空置超過一年而不足兩年,另外26個單位空置超過兩年。

石籬中轉屋清拆在即。(香港中文大學博群社區研究計劃學生團隊提供圖片)

這些房屋資源實際上足夠以此原區安置為公眾利益而面臨清拆的石籬居民。長遠而言,政府應考慮在葵青區及其他各區公屋資源中撥出部分舊公屋單位用作中轉屋用途,安置未來合資格入住的中轉屋居民。

位處新界西的屯門寶田中轉屋,本身偏遠的地理位置是石籬中轉屋居民抗拒入住的原因,反映出中轉屋之分佈位置重要性。(香港中文大學博群社區研究計劃學生團隊提供圖片)

位處新界西的屯門寶田中轉屋,本身偏遠的地理位置是石籬中轉屋居民抗拒入住的原因,反映出中轉屋之分佈位置重要性。石籬中轉屋是市區最後一個中轉屋,本土研究社建議未來中轉屋可分佈於多區,以保障未來市區的街坊當不幸遭遇上突發事情而無家可歸的情況,亦能於原區或鄰區得到合理安置,以保留他們本來的社區網絡和日常生活的習慣。以葵青區舊屋邨之空置單位的數據推算,各區亦應存在一定數量的舊屋邨之空置單位,可供未來中轉房屋用途,「化整為零」利用各區現有空置期較長的公屋單位作中轉屋用途,可行性高且切合居民需要。

善用閒置土地興建組合屋作安置用途

團隊亦發現,現時有一定數量的閒置土地分佈各區,具有改作興建組合式中轉房屋用途的潛力。這樣可以提供更多中轉屋單位,避免跨區安置,減低入住街坊的適應問題。

石籬中轉屋是市區最後一個中轉屋。(香港中文大學博群社區研究計劃學生團隊提供圖片)

根據本土研究社的報告 ,香港有大量未善用官地,大多位於市區,附近已建成各種生活設施及交通配套,能夠補足寶田中轉屋位處偏遠郊區的不足。本土研究社亦參考社聯過往項目估算,每0.1公頃的土地可興建約90個貨櫃屋單位,故此只需運用少量閒置官地,便可額外提供數以千計的中轉房屋單位。本團隊建議,閒置土地若適合興建公屋者應盡快興建公屋以紓民困;而閒置土地中不適合興建公屋者,亦應抽取部分有潛質興建過渡性社會房屋的用地,並以相同方式興建組合屋形式的臨時住宅,交由房屋署用作中轉屋用途。

繼石籬中轉屋清拆後,遭遇突發事件而無家可歸的市民,只能尋求屯門寶田中轉屋作為唯一的安置選擇,大大減低市民尋求支援的機會。關於增加各區中轉屋供應的兩項建議,其一是利用各區現有空置期較長的公屋單位,其二是在現有閒置土地上以組合屋形式興建中轉屋。 這樣不但可以善用現有資源,避免造成寶貴資源的競爭,同時能夠惠及更多有需要人士,包括受拆遷、家暴影響人士等等,政府實宜認真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