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災難數目激增 市民應對能力薄弱 NGO辦展覽盼提高防災意識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近兩年,市民也漸漸習慣戴着口罩生活的日子。然而,除疫情外,近年各地發生具破壞力天災的頻率有上升趨勢,香港亦不例外,早前便迎來47年以來再次在12月打風。雖然是次的熱帶氣旋警告威力不大,卻揭示異常的天氣漸普及化,將來或會對人們造成威脅。在疫情及天災包圍下,我們該如何自處?有研究指出,市民普遍意識到香港天災較過往嚴重,惟相關的應變能力及防災措施則較薄弱。有見及此,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將辦展覽盼推廣居安思危的意識,早一步教導市民如何應對不同的災難及作出準備。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在2018、2019及2020年時,分別訪問過千名市民對不同災難如颱風、傳染病及火災等的關注程度及看法。整合三次的研究發現,市民普遍都意識到香港的天災較以往嚴重,部分受訪市民亦有就此作一些短期應對措施,惟長期的措施卻較為欠缺。對於香港最常發生的風災,逾半市民覺得自己不會有危險,故不會加強應對及準備。

防災教研中心總監羅信堂指,據聯合國報告顯示,災難數目近年來大幅上升,由1970年的90宗到2010年的360宗,數字揭示災難對人們的威脅有所增加,但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調查反映市民的防災準備欠奉。加上,全球極端天氣影響下的溫度變化及降雨量都與引發具威脅性的傳染病及災難息息相關,市民需要學習對災難進行風險評估及為防災做好準備。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總監羅信堂指,據聯合國報告顯示,災難數目近年來大幅上升,由1970年的90宗到2010年的360宗,數字揭示災難對人們的威脅有所增加,但香港民意研究所的調查反映市民的防災準備欠奉。(曾鳳婷攝)

天災下劏房易生意外

風險評估分為兩部分,包括災難頻率及其嚴重性。羅信堂以劏房為例子,劏房因居住限制影響會較容易受天災影響及發生意外,電線位置及廚房便是劏房發生意外的高危地方。羅信堂認為劏房戶面對的風險高,走火亦有難度,故他們更需要提高警覺,如聞到有不尋常的味道及看到煙時,便需要適時撤離,住戶事先清楚知道發生意外時的逃離路線非常重要。

新冠肺炎爆發初期應變措施不足

除了防災工作外,災難的善後處理也十分重要。羅信堂提到在新冠肺炎爆發初期時的應變措施不足,如未有安排專車供返港市民進行隔離,導致部分的士司機有機會意外感染後,成為高危帶菌者。他認為,若人們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在災難來臨前先制定一些預案及做好準備工作。在災難發生時啟動相應機制,能有效加快處理及善後災難的反應。他希望透過教研中心即將舉辦的一系列活動能提高大眾居安思危的意識,增加市民在災難下的自保能力。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於2014年由香港醫學專科學院成立。營運經費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資助。防災教研中心致力透過教育及培訓、公眾參與活動、研究項目和政策交流,旨在提高香港的防災意識及應變能力。

了解更多防災資訊
「ReadyHK防災▪香港2022」
網上展覽日期:2022年1月5日至2月6日
形式:線上
報名方法:https://readyhk.org/

災難防護應變年度會議「反思x 重整 : 建設高抗逆力及可持續發展社區」
日期:2022年1月14日 (星期五)
時間:早上9時至下午5時
形式:實體會議及線上直播
地點: 香港仔黃竹坑道99號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賽馬會大樓
報名方法:https://readyhk.org/con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