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基層手停口停 逾4成人收入減少 學者:將清零成本轉嫁市民

撰文:黎倩婷
出版:更新:

新一波疫情下,各項防疫措施再度收緊,不少基層市民面對手停口停的困境。致力改善基層市民生活的民間團體「基層願景」今日(26日)舉行《基層市民生活狀況調查》發佈會,指政府在防疫上的清零取向,令基層收入大受影響,如停工、減薪、被放無薪假等屢見不鮮,調查發現有近4成受訪者表示收入減少,建議政府應調高最低工資及提供失業援助金。另有學者表示,政府需要因應疫情,為市民作出一定的收入保障,否則變相將抗疫成本轉嫁在基層市民身上。

「基層願景」在2022年1月就基層市民生活狀況進行調查,收集了1,418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即使2021年疫情轉趨穩定,但有近4成受訪者表示收入減少,幅度介乎$2,001至$3,000(21.7%)。有近五成受訪住戶表示,只有一位家庭成員現時有工作,大多婦女因要留家照顧子女,無法幫補家計,部份基層行業深受社會不穩定性影響,一人在職者家庭較易出現手停口停狀況。此外,學童留家時間延長亦導致食物開支上升,近8成受訪家庭表示每月食物開支有增無減。

「基層願景」在2022年1月就基層市民生活狀況進行調查,收集了1,418份有效問卷,調查發現即使2021年疫情轉趨穩定,但有近4成受訪者表示收入減少。(黎倩婷攝)

小孩留家時間增加 家庭開支上升

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歐陽達初表示,往年經濟看似復甦了不少,但是次發表的調查卻發現形勢並不樂觀。歐陽達初表示,有兩個趨勢預料會在今年維持,首先是學生因停課留在家中的時間增加,家長需購買額外資源滿足小朋友需要,同時部分家長會犧牲工作機會。此外,打工仔凍薪及減薪的情況會持續下去。

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歐陽達初(右)表示,尊重政府在防疫措施上採取「清零」的手段,但既然政府決定清零取向,亦應採取相應措施,避免對市民造成負面影響。(黎倩婷攝)

歐陽達初表示,尊重政府在防疫措施上採取「清零」的手段,但既然政府決定清零取向,亦應採取相應措施,避免對市民造成負面影響,例如隔離及強檢措施令市民失去工資、工時及工作機會,政府便應作出一定的收入保障,否則變相將抗疫成本轉嫁在基層市民身上,盼望未來的財政預算案中,政府會積極介入處理相關問題。

餐飲業夫婦被逼停工、放無薪假

現時在劏房居住的Amy從事餐飲業,由於近日晚市禁堂食,開工的日數銳減。Amy日薪500元一天,一星期工作五天可賺2,500元,但現時每星期只能工作數小時,預料只可獲得約300元的收入。

Amy與同樣從事餐飲業的丈夫育有兩個分別3歲及8歲的小朋友,丈夫在短短一月間放近4至5天無薪假,估計整體家庭收入因抗疫措施減少三分之一。另外,學校停課令Amy需要抽出更多時間留在家中照顧他們,食物開支也大幅增加,她指以前在學校用餐較便宜,現時買餸平均每月花費3,000元。她坦言目前需節衣縮食,「一年一次過年,都想買多啲嘢畀小朋友,但𠵱家收入少咗,都唔敢使大。」盼望政府能在疫下幫補基層小市民。

團體建議調高最低工資 提供失業援助金

基層願景成員李芝融表示,現時的扶貧政策未完善,令不少基層家庭未能受惠,他指最低工資自2020年凍結至今,調查發現有超過一半市民認為應調高至$55.1或以上,令基層可以得到基本而有尊嚴的生活;他又表示,最新推出的第五輪「防疫抗疫基金」,基層再次無法受惠,促請政府盡快制定短期失業援助政策。此外,歐陽達初以提供個人失業援助金為例,建議政府應發放六個月的援助金,而金額不應低於工資中位數的一半。

團體又指,為照料一人在職家庭的需要,建議政府應按子女人數向家庭發放現金津貼及兒童膳食津貼,同時增撥社區看顧服務資源,鼓勵家庭照顧者出外工作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