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池灣村清拆重建 三級歷史萬佛堂或受沉降影響 倡活化成博物館

撰文:林穎嫺
出版:更新:

碩果僅存的市區寮屋村「牛池灣村」重建在即,古物古蹟辦事處就該公營房屋發展項目展開的文物影響評估出爐,報告指,地盤範圍內有一幢已獲評級為三級歷史建築物的「萬佛堂」,將會獲原址保留,初步擬活化作商業用途,惟通往萬佛堂的行人路將會被剷平,萬佛堂亦可能會受沉降、工程震動等構成潛在影響。報告又提到,牛池灣村具潛在考古價值,建議房屋協會在取得土地發展前,要先考古觀察。古物諮詢委員會將於下周四(7日)開會商討。

+9
活化後的萬佛堂擬納入商業用途。(文件截圖)

建議萬佛堂外圍設不少於10米緩衝區 免受工程震動影響

牛池灣村文物影響評估報告指,在地盤範圍內的「萬佛堂」,是本港現存最古老的道教尼姑庵之一,亦是牛池灣村內碩果僅存的宗教建築物,歷年有不少宗教和社福活動在內舉行,形容萬佛堂是牛池灣村內,扮演重要的宗教和社會角色。

報告指,萬佛堂將會原址保留,但現時通過萬佛堂的行人路將會拆除,附近亦將會有打樁、地盤平整等工程,預料或會影響到萬佛堂,包括與重型工程機械的接觸會損壞建築物,而地面震動、傾斜和沉降亦可能會對建築物構成潛在影響。

土木工程拓展署將會拍照、錄像、3D掃瞄紀錄,並會監察其結構,以確保工程不會對萬佛堂造成影響和損毀,並建議在設計布局中預留不少於10米的緩衝區,以確保萬佛堂與不會受震動影響。

牛池灣重建發展地盤的100米外,合共有14個文化遺產,當中三級歷史建築物位處地盤範圍內。(文件截圖)

地盤有七個未評級文化遺產 料全部清拆

活化後的萬佛堂擬納入商業用途,並融入周邊其他商業設施,但日後可探討更多活化方案,例如用作社福設施、開放為牛池灣村歷史資訊中心或社區博物館等,亦可加入「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報告建議房協與古蹟辦進一步研究活化萬佛堂的可行性。

地盤內亦有七個未獲評級的文化遺產,包括牛池灣村58、68、71及75號、土地神壇(Earth God Shrine)、義仙佛堂和舊井口(Old Well),根據房協的發展計劃,預料全部均會面臨清拆,當中牛池灣村68和75號清拆後的花崗石(granite blocks)及青磚( grey bricks),在清拆後會盡可能保留,負責發展的房協將會在詳細設計中,考慮在未來的發展中使用相關物料,以展述牛池灣的歷史;而義仙佛堂和土地神壇,其具宗教特色的結構物將會被破壞。

地盤界線外100米亦是今次研究範圍,有另外6個文化遺產,當中聖若瑟安老院的別墅、宿舍A及門樓均已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物,報告指,預料地面震動、傾斜和沉降或會對該3個歷史建築構成潛在影響。

+15

施工前須向古蹟辦交報告 監測建築物震動情況

報告建議,工程團隊要在施工前,向古蹟辦提交監測地盤和建築物震動的報告,列明監測點、安裝監測器的安排等,作為工程的緩解措施。

報告又指,牛池湖小溪以南的地區,是1904年牛池灣村的原貌,故房協應委聘合資格的考古學家,在牛池灣村的原始範圍,進行考古觀察,在完成考古報告,才可將用地批出予房協發展。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