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鼻疽|66歲男確診 白田邨月內第二宗個案 袁國勇日前曾往視察

撰文:陶嘉心
出版:更新:

香港近月接連受颱風吹襲及出現暴雨,而颱風小犬正逼近,衞生防護中心指颱風或暴雨後,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曝露於地面,令類鼻疽個案有機會增加。衞生防護中心今日(6日)亦公布,香港過去一周再增一宗感染類鼻疽確診個案,涉及一名居於深水埗白田邨的66歲男子,為今年第12宗個案。

在上月22日,衞生防護中心公布的今年第11宗個案,67歲男患者亦是居於白田邨,衞生防護中心指兩人沒有共同曝露史。白田邨接連出現個案,民建聯社區幹事林偉文及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呼籲當局擴大檢測範圍,找出個案感染源頭,並指前日(4日)上午,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與政府相關人員已巡視白田邨重建十期地盤環境。

▼2022年10月21日 袁國勇及張竹君到深水埗白田邨地盤調查類鼻疽疫情▼

+3

新個案66歲男子因排尿困難和腹脹求診

衞生防護中心今日(6日)表示,過去一星期、即9月30日至今日,錄得一宗新增感染類鼻疽確診個案。新個案涉及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66歲男子,居於深水埗白田邨。他於上月23日開始出現排尿困難和腹脹,9月25日到明愛醫院急症室求診,同日入院。病人現時情況穩定,尿液樣本經化驗證實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反應。

香港今年第12宗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指,今年共錄得12宗類鼻疽個案,去年則錄得46宗個案。發言人重申,類鼻疽病菌一般不會人傳人或經動物傳人,但類鼻疽病菌可存活於本地環境在香港屬風土病,而根據文獻,感染個案於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颱風或暴雨後,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曝露於地面,並隨着強風或暴雨令類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類鼻疽個案有機會增加。

衞生防護中心:颱風暴雨期間及之後不應涉水、接觸泥水和泥土

衞生防護中心再次提醒,類鼻疽可經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於颱風和暴雨期間及之後傳播,市民於颱風和暴雨期間應盡量留在室內,避免前往可能出現水浸的地區,亦不應涉水或接觸泥水和泥土,高風險人士應避免使用雨水渠道附近的道路,以免接觸可能由污水產生的氣溶膠。

上月底公布白田邨有另一個案 兩名病人沒有共同曝露史

上月22日,衞生防護中心公布新增一宗個案,67歲男患者同居於白田邨,衞生防護中心指兩人沒有共同曝露史。民建聯稱,其深水埗團隊近日收到通知,白田邨再現類鼻疽個案,涉及不同樓宇的住戶。前日上午,港大微生物教授袁國勇與政府相關人員已巡視了住戶及重建十期地盤環境,民建聯深水埗團隊亦有在場視察。

民建聯籲白田邨重建地盤及周邊抽環境樣本檢測

民建聯社區幹事林偉文及立法會議員鄭泳舜呼籲當局擴大檢測範圍,繼續找出個案感染源頭,並適時交代。林偉文稱,颱風季節未過,要求食環署加強清潔白田重建工地周邊及洗地,並向居民特別是長者推廣預防類鼻疽伯克氏菌的感染。鄭泳舜表示,雖然類鼻疽已屬香港的風土病,但不少確診居民來自深水埗,他認為當局應對白田邨重建地盤及周邊環境,包括鄰近配水庫作仔細調查及取樣,明確找出病源並作出應對,以釋居民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