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設計.一】垃圾佔大廈87%空間 設計師:要讓大家看見垃圾

撰文:黃桂桂
出版:更新:

丟掉的垃圾就像潑出去的水,與自己再沒一絲瓜葛。然而覆水難收,垃圾難消。本港現時三個堆填區即將飽和,那麼與日俱增的垃圾將何去何從?又如何令市民意識到香港即將「垃圾圍城」?環境設計師孔令豪認為,第一步是要讓市民「張開眼睛」,看看自己製造了多少垃圾。

在這個要求「走塑」的年代,不少人認為自己生活愈來愈環保,紙張會重用,膠袋也用少了。然而,環保署公布2017年的廢物統計數字,當中都市固體人均棄置量為1.45公斤,比2016年的1.41公斤為高。

習慣有人清理垃圾 以為垃圾會消失

剛於12月頭奪得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的環境設計師孔令豪認為,這與大家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我們習慣每天晚上,把裝滿垃圾的垃圾袋扔到垃圾房,等清潔工人替我們帶走這一袋二袋的垃圾,到第二天,舊的垃圾就像憑空消失一般,日復一日。這個持續的系統,容許我們不假思索地購買膠樽飲料,然後毫不猶豫地丟掉。」

於12月頭奪得DFA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的環境設計師孔令豪。(黃桂桂攝)

在大家心目中,如何處理垃圾似乎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讓我看見垃圾。「就好像有時候打掃家居,把垃圾都掃到看不見的地方,地氈下、沙發下、櫃底,眼不見為淨。要設置處理廢物的設施,例如堆填區、焚化爐?可以,但不要在我家附近!」他坦言,由於丟掉東西太容易,容易到大家都不願意改變。「要改變大家的習慣,首先要讓大家『看見垃圾』,意識到我們每日製造多少垃圾。」

垃圾佔大廈87% 盼港人「張開眼睛」

他於今年創作「The Waste 87%」,以極端例子假設香港禁止大廈把家居廢物運出大廈外面,那麼垃圾會佔大廈多少空間呢?根據香港的人均居住面積以及過去五十年一座大廈所製造的垃圾,發現垃圾竟佔大廈的87%。

「The Waste 87%」展示一幢大廈中有87%都是垃圾。(孔令豪提供)

現實中大廈的垃圾不會留在大廈裏面,那麼除了堆填區外,他們還有其他出路嗎?孔令豪製作的「Making Waste Public: Learning From Sham Shui Po」短片,從垃圾的角度出發,細看香港人如何處理垃圾。「當大家都對垃圾視若無睹之際,城市裡有些人,會每天晚上8、9時在深水埗處理垃圾,他們就是那些執拾紙皮的婆婆、收集紙皮及廢鐵的回收商、售賣電子廢物的商販。其實香港大部分的回收工作,都是由這些非正式的商販在做,政府的政策在整個回收行業中只佔很小部分。」

「Making Waste Public: Learning From Sham Shui Po」的短片,從垃圾的角度出發,看香港人如何處理垃圾。(孔令豪提供)

只要香港人願意張開眼睛,不難看見自己每日製造了多少垃圾,「在外國,人們把垃圾扔在垃圾桶後,約一星期才有垃圾車把垃圾帶走,人們不會看見處理垃圾的過程,但香港不一樣,香港密度很高,空間十分有限,很難擠出多餘的土地專門用以處理垃圾,所以處理垃圾的程序只能在城市裏進行。」

要「看見垃圾」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令人張開眼睛。因此,孔令豪決定要把垃圾帶回社區,透過設計,讓大家明白垃圾丟到垃圾桶後並不會就此消失。

孔令豪希望港人可以張開眼睛看看自己生產的垃圾。(黃桂桂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