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船運動】三代人戀上揚帆 帆船世家:大家真係坐埋一條船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乘着風勢揚帆,將帆船駛出蔚藍大海,這個畫面並非只在電影出現。在香港,一班帆船愛好者不時乘風破浪,當中有一個帆船家庭,父子檔經常一起出海,兒子羅逸峰(Dominic)在2014年更曾代表香港,出戰仁川亞運的帆船比賽。
「如果你住喺市中心,成日有啲高樓大廈阻住頭頂,個人會好壓迫。出下海,喺香港可能係好獨特嘅生活方式。」Dominic說。在較早前的香港環島大賽,Dominic也有帶同只有77日大的兒子上船,他也希望把這個獨特的生活方式,「承傳」下去。
攝影:林若勤

今年37歲的羅逸峰,有26年的帆船經驗。(林若勤攝)

羅逸峰(Dominic)的爸爸是帆船運動教練,所以他11歲已接觸此項運動。「細個放假冇嘢做,阿爸帶我去玩(帆船)暑假班。玩咗一兩個暑假,知道真係鍾意,所以一路玩落去。」小時候雖然也接觸過其他運動,但只有帆船令他最深刻,「10零歲就自己一個出海,係好特別嘅體驗嚟」。

現時已是一子之父的Dominic,當初跟隨爸爸步伐走上揚帆之路。(林若勤攝)
Dominic說,有時出海要靠自己,「就算隻手磨到起晒水泡,都要繼續揸住條繩拉,先可以安全返到屋企」。(林若勤攝)

由小帆船玩到大帆船

採訪當日,Dominic帶記者來到香港遊艇會的中途島帆船及賽艇訓練中心,這個他從小接受訓練的地方。雖然叫作「遊艇會」,但會內沒有遊艇,反而更像水上活動中心,聚集了一班水上活動的愛好者。Dominic在這裏由小帆船開始學習,到玩龍骨船、大帆船……帆船一直陪伴他成長,也訓練他獨立的性格,「有時出海靠自己,大風大浪、熱、凍、冇風……就算隻手磨到起晒水泡,都要繼續揸住條繩拉,先可以安全返到屋企」。

你同山山水水,風呀、海呀相處,個體驗係好特別。如果你住喺市中心,成日有啲高樓大廈阻住頭頂,個人會好壓迫。

所謂「行船跑馬三分險」,他人生第一次叫「救命」,就是在16歲那年。當年他跟同伴在帆船練習中因翻船墮海,二人在海中掙扎並漂浮一段時間後,因長時間在海中而產生低溫症。在海中他一度胡思亂想,以為自己會死掉,最後他倆被一隻途經的大帆船救起。正因為這次翻船墮海經驗,讓他日後賽船時,更懂得保護自己及隊員,萬一有船員墮海,他也知道要在哪個時限內救起船員。

父子不時一起上陣,揚帆出海。(林若勤攝)
他經常帶着兒子上船,希望他也會愛上這個運動。(林若勤攝)

帆船世家 睇傳三代

因為帆船,他跟爸爸的關係親密。「一齊玩帆船,真係有好多話題。風同浪永遠講唔完,你話啲風喺嗰邊嚟,我個感覺又唔同。平日一有機會就一齊出海,正所謂『坐埋同一條船』,就算有拗撬,都冇得突然間走咗去。」他笑說。

一家人因為不同理由,先後與帆船結緣。(林若勤攝)

Dominic參加過大大小小的帆船比賽,玩的帆船也由單打獨鬥,漸漸要由多人操控。大船上有不同角色和崗位,包括舵手、戰略分析員、主帆調校員等等,「我哋講求團隊合作,角色會因應不同比賽或組合而轉換」。

他參加過最遠的一場比賽,是由香港遊艇會舉辦,由香港往越南的賽事,全長約逾680海里(約1260公里) ,即約30個馬拉松賽事的長度。除了一些本地及離岸賽事,2014年他亦曾與隊友代表香港,出戰仁川亞運的帆船比賽項目。4年前他更全職投入帆船行業,現時他是航海服務業的顧問,從帆船維修到賽船團隊管理服務,均一手包辦。 

常常出海,幸另一半也支持。他的太太Sally也熱愛帆船,「初初未係太太嚟, 一齊玩玩下(帆船)咪玩到變太太……我係死忠派,每個活動都同船有關,佢都逼於無奈跟住玩」。Dominic笑說。雖說太太像「被迫」出海,但其實太太Sally也認同,坐帆船出海是最好的假日活動,「風帆只得一個人玩,但帆船可以揀一個人或者一班人。大家一齊出海傾下偈,放慢生活節奏」。

太太Sally認為,帆船可令他們放慢生活節奏。(林若勤攝)
一家人真的「坐埋同一條船」。(林若勤攝)

由爸爸傳給他、他傳給太太,未來亦將傳給只有一歲的兒子。在較早前的香港環島大賽,Dominic當日也帶同只有77日大的兒子上船,希望兒子在成長中,也能感受到揚帆出海的樂趣。揚帆最有經驗的Dominic爸爸說,希望這個運動,可以在香港普及起來,「香港海岸線咁長,其實好有潛力,希望未來多啲人一齊玩,有朝一日香港能成為帆船港!」

Dominic的爸爸說,揚帆其中一個技巧,是學習反船後如何自救。「這個好重要,人跌倒懂爬起來,像人生一樣。」(林若勤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