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泥頭】處處地盤泥頭堵路 路政月清百噸 環保署僅五檢控

撰文:李智智 黃景洪
出版:更新:

深水埗泥頭圍城未解決!政府兩年前為減少建築廢料棄置,調高建築廢料處置收費(俗稱泥頭費),加幅由60%至1.6倍不等,以符合「污染者自付」原則,又於區內加裝天眼加強打擊非法棄置廢料。惟記者巡視發現,亂棄建築廢料情況隨處可見,路政署每月處理非法棄置的泥頭仍達過百公噸,但環保署每月成功檢控的宗數平均不到5宗。有區議員反映,政府加泥頭費令更多非法亂棄,又執法不力,若政府不思考對策,舊區重建步伐急促,「該區只會變成市內堆填區」!
攝影:黃景洪

南昌街泥頭「堵塞」垃圾桶

深水埗非法棄置泥頭問題一直惹人詬病。記者到訪區內多條街道視察,綜合而言垃圾桶旁、路口、橫巷或後巷皆為棄置黑點,如大埔道白楊街交界和南昌街都有泥頭和石屎「堵塞」垃圾桶。另於海壇街和通州街有數十包沙泥霸行人路和馬路,後者更有多個沙發、馬桶被亂棄於路口,行人經過都要左閃加避。另環保斗覇路屢見不鮮,如偉智里的馬路上就有環保斗堆放,裏面裝滿建築廢料、大型木板和垃圾。記者又發現有關街道附近都正展開舊樓維修、市建局重建或新型樓盤落成工程。

2017年4月,政府調高泥頭費,公眾填料費將由現時每公噸27元增加至71元,加幅1.6倍;篩選分類費亦由每公噸100元增至175元,增幅75%;堆填費則由每公噸125元加至200元,增幅60%,以符合「污染者自付」原則,減少廢料產生。另外,環保署自2009年在相對嚴重的非法傾倒廢物黑點測試使用閉路電視監察系統,又利用伏擊行動打擊非法棄置泥頭。

每月發過百封勸籲信僅五宗檢控

記者翻查深水埗區議會文件發現,過去兩年至今非法處置泥頭情況未見改善。環保署每月約20至30宗非法棄置建築廢物投訴,每月進行多少次巡查及伏擊行動均約為80至100次,但每月只發出平均過百封勸籲信,定額罰款及檢控個案為2至5宗。相反,路政署每月平均要處理約120公噸非法棄置建築廢物。

路政署方每月平均清過百公噸泥頭

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指,建築廢料的來源有很多種,除新樓盤落成外,因該區舊樓林立,經常有政府強制驗樓行動大維修工程和市建局重建,另亦有不少建築廢料來自個別單位的室內裝修,「他們往往為貪方便就將建築廢料隨處棄置在街邊,等政府部門清理」。

他又稱,「泥頭費」提高亦加劇非法棄置問題。他稱,當合法處理建築廢料的收費愈來愈高,很多人為了降低成本,就會非法棄置,變相「鼓勵」人違犯,「因為有路政署幫手清理執手尾,難為了署方每月平均清過百公噸泥頭,如同1萬多10公斤大米在大街上,真是很誇張!」

深水埗區議員何啟明稱,政府需思考對策解決非法棄置泥頭問題。(黃景洪攝)

何啟明指出環保署執法不力,認為署方「行動次數少,檢控次數更少」,就加裝天眼未見打擊非法棄置情況有明顯改善。但他承認追查肇事者有一定難度,「如果只是純粹一個地方做大維修,大家容易猜到或追尋來源,但區內工程處處,單位室內裝修更如同「打游擊」,廢料分布不同位置」,認為政府需思考對策,以加強突擊巡查,否則「深水埗恐成市內堆填區!」

路政署回覆稱,過去兩年已接獲約2,400宗深水埗公共道路有棄置建築廢物投訴,又指署方主要負責清理公共道路上的棄置建築廢物,當收到投訴或巡視期間發現非法棄置泥頭問題,會通知相關執法部門,並安排署方承建商清理。 

環保署最新回覆查詢時稱,深水埗區目前已在10個非法棄置建築廢物黑㸃安裝了監察攝錄系統,及在過去兩年與相關部門共執行了5次聯合行動,以加強執法的力度及成效。署方亦稱,透過不同渠道,包括鼓勵市民舉報非法棄置建築廢物活動以及在當眼處懸掛警告海報等,均有助加大阻嚇作用。署方指,在2017年及2018年就深水埗區非法棄置建築廢物,分別共發出58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及8張法庭傳票。於2018年,在深水埗區內所清理的非法棄置建築廢物量已較2016年及2017年分別減少33%及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