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仔行人路加建上蓋傾足兩年未搞掂 區議員:新方案無惠及居民

撰文:曾鳳婷
出版:更新:

為了應對香港人口老化的問題,政府建議建設「長者友善」社區,在各區合適的主要行人通道,即連接公共交通設施的行人通道,加裝上蓋設施,惟工程開展卻長路漫漫。在2017年起,灣仔區議會曾提出在高士威道維多利亞公園外圍行人通道路段加建上蓋,但路政署經評估及研究後,因技術問題和該地段有多個限制而未能加建。其後,當區議員提出兩個全新方案,方案一由鷹君中心對出天橋至灣仔(北)巴士總站;方案二則由勵德邨道至銅鑼灣道加建上蓋。惟路政署初步探討,只有方案一部分建議地段適合,最終行人路加建上蓋工程拖足兩年,至今仍未開始動工。

初步方案一是由鷹君中心對出天橋至灣仔(北)巴士總站,全長240米(區議會文件)

根據區議會文件,方案一原本是由鷹君中心對出天橋至灣仔(北)巴士總站的行人路段加建上蓋。惟路政署表示,灣仔碼頭至灣仔(北)臨時巴士總站一段技術上不可行,因為該地段地下已新鋪設了多組「冷卻用水管」,接駁抽水站供附近商廈使用,不容易遷移。故此,最後的建議方案改為由鷹君中心對出天橋至灣仔碼頭對出一段會議道行人路加建上蓋。路政署指,該路段地下雖將會有多組管線,但部份電纜已預先鋪設,在詳細研究擺放位置後,就能配合興建上蓋。若新方案通過,根據該路段的工程進度,路政署預計於2021/22 年完成。

方案經修改後,現縮減由鷹君中心對出天橋至灣仔碼頭一段行人通道興建上蓋,全長82米(區議會文件)
上蓋終點會在會議道一帶(林振華攝)

至於方案二由勵德邨道至銅鑼灣道的行人路加建上蓋,路政署指由於該地段狹窄和有多個車輛出入口,認為不適合加設上蓋而否決。

方案二是由勵德邨道至銅鑼灣道。但由於該地段狹窄和有多個車輛出入口,被路政署認為不適合加設上蓋(區議會文件)

其實,灣仔的發展、規劃及交通委員會早於2017年中就選出舊有方案(高士威道維多利亞公園外圍行人通道)加建上蓋。惟相隔大半年後,署方才委託顧問公司展開相關研究,最終研究結果卻顯示,因技術問題該地不適合加建上蓋。這方案否決後,直到2019年路政署才再次就議員提出的新方案作出討論。

灣仔區議會於2017年6月6日建議將高士威道維多利亞公園外圍行人通道,作首選加建上蓋方案。(資料圖片)

灣仔區議員李文龍表示過去都有幾個方案提出,惟路政署都以技術和地段有限制為由,加建工程做不到或被否決。他提及之前曾提出在勵德邨道轉到大坑道加建,方便附近居民,使學生不用淋雨,但路政署指該路段中間有部分(路段闊度和有樹擋住)不符合標準,所以就做不了。「選來選去,現在好像整個灣仔也沒有合適的地方可以做到依樣嘢(加建天蓋)。」對於現行方案,他表示無奈之下只能接受:「其實在哪邊(加建天蓋)對當區居民的受惠比較少,因為個邊真喺無乜灣仔區的居民住。那裡都是商業地方為主。」他認為如果有一個更好的方案能使當區的居民受惠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