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鑼灣深度遊】百年前希慎廣場是座山 回到香港小姐競選場地

撰文:曾鳳婷 郭藹盈
出版:更新:

對於銅鑼灣,大家只想起幾個大型商場,又有多少人知道其背後歷史?例如銅鑼灣地標之一希慎廣場 ,100年前其實是一座名為東角山的大山,直至新會人利希慎買地後,將大山移平,慢慢開發至現今模樣。而利園區內唐樓群內,也有大量老店潮店,記載著香港的歷史和文化。有見及此,利園協會與活現香港由8 月10日起將合辦三場《隱形斗篷下的銅鑼灣利園》導賞團讓市民參與,一同發掘銅鑼灣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攝影:曾鳳婷

希慎廣場前身。

今次的導賞團主要游走白沙道等一帶的百年唐樓群,當中除了介紹百年老店如太平館餐廳以及老三陽外,也途經一些樓上潮店,有賣電影哈比波特的產品,也有混合法國和美國風格的髮廊,還有一間小店主力賣香港殖民地時期的產品,例如各種港、英懷舊衣物及配飾,展覽包括女王鈔票丶香港歷代警察警帽丶英國皇家衛隊的帽子及制服等等,讓年輕一代更了解殖民地時代的文化和歷史,當中英製的高級皮鞋是他們的主打。「英國人覺得皮鞋不是fashion(潮流),而是craft(工藝),一對好皮鞋可以著三丶四十年。」店員說。部分皮鞋運用英國的「複合技術」,將鞋面的皮縫入鞋底,避免雨水滲入鞋內,保持乾爽。他們也不定時舉辦皮鞋護理工作坊丶香港歴史與收藏活動,希望讓市民親身了解香港史。

Badges Story的擺設裝潢是參考電影「皇家特工」內的Kingsmen裁縫店。
+3

除了潮店之外,銅鑼灣還有不少百年老店,其中在白沙道的《太平館餐廳》有160年歷史,當年始創於廣州,後才遷至香港,現有銅鑼灣、中環、佐敦與尖沙咀四間分店,黃霑、沈殿霞等知名藝人都曾光顧。老闆相信有地才可安居樂業,故早已買下舖位,令餐廳才在租金高企的商業中心區繼續屹立。餐廳最令人流連的美食是瑞士雞翅和焗梳乎厘,除星期三跑馬日外,老闆都會到四間分店巡視及試味。員工下午三時可在餐廳樓上住處午休,充滿老香港的人情味。

四五十年代不少上海人移居香港,在太平館餐廳附近,就有一間售賣長江以南盛產的商品為主的老三陽,她見證了香港四十多年歷史變遷。在這裡吃到老上海的味道,老闆對食材和製作有一份執著,不少食品是全人工製造,例如他們的嘉湖糭採用現做現賣。雖然製作過程繁複,要花上許多時間,但他們仍堅持每日手工製作400-500隻稯。入秋後,店舖更會搖身一變,成為售賣正宗陽澄湖大閘蟹專門店。

今日的利舞臺成為了購物及飲食為主的商業大廈,但她的前身其實是利希慎為母親建立的戲院,外觀帶有法丶意特色,內裡佈置則中西合璧,還有一個360度旋轉的舞廳,展現香港融合中丶西文化的特質。舞台建成後成為附近一帶著名文娛埸所,在紅館未建成前,梅艷芳第一次比賽登台丶香港小姐前八屆選舉都在此舉行,被稱為「明星的搖籃」。利舞台見證香港最光輝的歲月,但卻逃不過社會發展的定律,於1991年拆卸重建成今日的25層商業大廈。駐足於摩登的玻璃大樓前,難以想像它的舊貌。

導賞團詳情可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