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歷史科卷一無中國史題 歷史科老師:十年來首次 幾罕見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今屆DSE甲類科目筆試最後一科為歷史科,該科共設卷一及卷二,其中卷一設四道資料題,今年題目涉及日本史、香港史、歐洲史及國際關係,考生需「四選三」作答。
有歷史科老師表示,翻查資料後發現今次是自2012年起,十年來首次在卷一無出中國史相關題目,形容「幾罕見」,但指今次卷一出題相對直接及「相對淺咗」,涵蓋的闊度及深度均較往年更好,所謂「陷阱」題亦較少。他強調,考生不能以為「死記爛背」就可取得高分,除溫書外,必須對歷史有全面理解,答題技巧上亦需要留意出題字眼。

▼4月28日 DSE文憑試通識科▼

+3

卷一出日俄戰爭及英德關係等

卷一「四選三」題目中,第一題問20世紀上半葉的日本,涉及日俄戰爭、日本小學教育及日本西化情況等;第二題則問20世紀下半葉香港,包括經濟發展及人口組成等;第三題20世紀初歐洲,包括與維持和平相關的工作及英德關係等;第四題則是20世紀下半葉的國際合作,涉及天花、世界銀行行長有關人口推算的演說,以及聯合國處理國際間社會和文化問題的做法。

10年來首次卷一無中國史題 歷史科老師:幾罕見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歷史科任謝榮燊表示,翻查資料發現,今次是自2012年起,考評局首次在卷一無出中國史相關題目,形容「幾罕見」。他認為,今次卷一相對容易,因出題較直接,較少「陷阱題」,考生更容易發揮,只要讀好史實,相信不難應付,但要高分則要視乎考生對歷史的掌握能力及答題技巧。

卷一第二題資料數據較龐大,學生需要有歸納能力。

問題字眼須注意 正反例子要概括

謝榮燊舉例表示,第二題c部分題目問及「有多大用處」以及第四題c部分問「有多成功」,考生需要平衡好壞兩方面,即「無用處」及「不成功」例子都要概括到;又稱問及「轉變」時,代表是由舊變新的過程,惟考生經常只記得寫新的部份,忘記提舊的部份,因此有機會失分。

他又估計第二及第四題相對較少考生選答,因第二題雖然是考生熟悉的日本史,但資料提供的數據量多,考驗考生歸納能力;第四題涉國際關係,則是考生較不太熟悉的範圍。

卷二兩道中國史題 涉美國在冷戰時期角色

至於卷二部份是「七選二」題目,今次包括兩道中國史題,例如探討1900至1949年中國現代化探索等,其餘題目則涉及日本1931年至1952年的對外政策、1967年起東南亞地區合作上不同階級特徵、1946年至2000年歐洲經濟統合及美國在冷戰時期的角色等。

▼5月13日 DSE考生在暴雨警告下到試場應試▼

+1

難度適中 料考生較熟歐洲史

謝榮燊認為,卷二難度適中,與往年相約,考生或較多選答第四及第六題與歐洲史相關的題目,因學生一般熟悉歐洲史,「聽過有學生專門溫歐洲史,可能個人鐘意。」他又稱,第四題提到考生要參考兩次大戰的發展,明顯需要考生比較,相信「不算伏」。

他又認為第七題相對較似「陷阱題」,因題目提到「主要」,考生若忽視該字眼,則會忘記要進行比較。

他補充,雖然卷一無出中國史題較罕見,但卷二出了兩道中國史題,相對平衡;而卷二今年無出香港史題亦較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