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E︱中史卷二考五四新文化運動 分析馬克思主義傳播原因

撰文:胡家欣
出版:更新:

DSE文憑試中史科今日開考,該科卷二設有六個單元,每個單元各設三條題目,考生可從其中一個單元,選答兩條。單元一問及五四時期的中國思想變化,又要求考生援引史實,說明毛澤東思想蘊含中國傳統思想。

DSE︱中史卷考國共關係、文化大革命 較多佔分重長題目重現

單元一題目的資料部分。(試卷截圖)

單元一為「二十世紀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承傳與轉變」,主要問及五四時期的中國思想變化,要求考生引用資料如1916年出版的《新青年》,分析五四新文化運動出現的背景、當時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原因。

此外,題目要求考生從兩方面說明毛澤東思想蘊含中國傳統思想,包括共產思想與大同思想,實踐論與知行合一思想。另外析論唐君毅等新儒學家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香港教育和出版兩方面的成果。

單元二「地域與資源運用」,分析黃河流域中游農業得以發展的原因、唐代長安的文化面貌等。

單元三「時代與知識分子」,問及王安石變法,另引用《梁啟超自傳》資料,要求考生闡述梁啟超籌辦《時務報》、《清議報》的背景和目的。

文憑試中史科今日開考。(資料圖片)

單元四「制度與政治演變」,要求分析北魏均田制、唐代府兵制、宋代科舉制度如何吸納人才。

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問及魏晉南北朝時期道教在文學、藝術、醫學和化學四方面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另有題目要求閘明馬禮遜來華傳教期間,在開展教育事業及溝通中西文化兩方面的貢獻。

單元六「女性社會地位:傳統與變遷」,引用資料分析明清時期「節婦烈女」人數較宋元為多的原因、清末國人興辦女子學校的原因。另有問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年和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在勞動、婚姻和教育三方面保障婦女權益的概況。

聖公會基孝中學中史科主任王德偉(右)及中史科老師李顯偉(左)表示今屆中史較多佔分較多的題目,與疫情前試卷相近。(梁晉穎攝)

考卷多問及新中國歷史

聖公會基孝中學中史科主任王德偉認為,今屆考試的題目較多問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歷史,例如卷一提及「第一個五年計劃」;卷二問及五四運動,又引用中共創始人陳獨秀宣傳共產主義的資料,相信考評局希望加深學生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

至於於卷二題型,同校中史科老師李顯偉認為,考題模或與往年相若,佔分達25分的題型仍然存在。他認為考生只要掌握問題的重點,答對重點就可取分,深淺程度亦與過往幾年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