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PAS|理大收生維持計算最佳五科成績 整體平均收生分數升0.6分

JUPAS|理大收生維持計算最佳五科成績 整體平均收生分數升0.6分
撰文:蕭輝浩
出版:更新:

【DSE / JUPAS】理工大學將於本周六舉辦資訊日,理大教務長沈德祥表示,以文憑試最佳五科成績計算,23/24學年入學新生平均分為24.6分,比上一學年上升0.6分。同時理大將推出入學獎學金,金額最高可達每年10萬元,將於取錄學生時一併考慮,新生毋須另行申請。

沈德祥表示,今屆文憑試將不設通識科改設公民科,因此理大基本收生要求改為「3-3-2-A-3-3」,而延伸數學(M1及M2)將視為一科選修科,亦會繼續設有彈性收生政策,若學生文憑試有一科不及格將酌情考慮取錄。

以首志願計算,最多人報讀的課程依次為酒店及旅遊管理(1,403人)、護理學(1,125人)和會計及金融(1,099人),而取錄新生中,有逾93%人將該校課程放在首三志願。至於收生成績最高的課程依次為放射學、物理治療學和醫療化驗科學。

新課程方面,理大在24/25學年將開辦食品科技與食物安全理學士組合課程,以及新增城市信息學及智慧城市課程。

暫未有打算為文憑試第三個選修科加分

被問及有大學會為學生第三個選修科加分,理大副校長(教學)黃國賢稱校內曾就此作討論,暫時維持以文憑試最佳五科成績收生。他指出,學生若修讀多一個選修科有助他們打好知識基礎,毋須入讀大學後再補讀相關基礎知識,日後會視乎其他大學會否一齊推出措施再作決定。

至於生成式人工智能政策方面,黃國賢稱理大對此持開放態度,現時免費為學生提供ChatGPT和Bing兩款工具,同時設有使用指引。理大教學發展中心總監陳小華表示,已為師生舉辦生成式人工智能工作坊,包括邀請學生分享使用經驗、讓學生試用不同人工智能工具等。

01上海研學團|漫遊復旦校園 在讀香港學生分享校園生活入學要求

撰文:凌雯靜
出版:更新:

【《香港01》上海新質生產力研學團】是次上海交流團的重要行程之一,安排荃灣聖芳濟中學和萬鈞伯裘書院的學生參觀國內頂尖學府之一的復旦大學。這所位於上海的百年名校,不僅是中國最具聲望的綜合性大學之一,更是長年位列全球大學排行榜前列,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入讀。

當日學生有機會參觀復旦大學不同角落,並獲安排在讀港生分享入學要求,以及校園生活等,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內地升學的環境和細節。

參觀復旦大學校園 感受學術氣息

《香港01》上海新質生產力研學團行程包括參觀全國頂尖學府復旦大學,並安排在讀港生與學生分享留學經驗。

位於上海市楊浦區的復旦大學於1905年創立,最初名為「復旦公學」,是中國人自主創辦的第一所高等學府,現時為一所在國內外知名的綜合型大學,是「雙一流」與「985工程」重點支持高校,在2024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第50位。

當日一眾師生在復旦大學的學生帶領參觀校園,包括著名地標相輝堂、復旦數學殿堂子彬院及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前復旦大學校長蘇步青銅像等,並於校園內拍照留念。

《香港01》上海新質生產力研學團行程包括參觀全國頂尖學府復旦大學,並安排在讀港生與學生分享留學經驗。

參觀校園後,學生獲安排與復旦在讀港生交流,其中一名分享學生是復旦歷史系三年級學生黃駿熙。他表示自己在香港完成文憑試後,經中學校長推薦面試招生報讀復旦,希望走出香港了解內地和世界發展。

《香港01》上海新質生產力研學團行程包括參觀全國頂尖學府復旦大學,並安排在讀港生與學生分享留學經驗。

復旦港生分享校園生活、入學須知

他表示,復旦在港自主招生,設有兩個收生渠道,包括中學校長推薦面試招生和文憑試成績入學。前者由復旦邀請香港中學推薦學生接受面試,通過面試並考獲文憑試基本入學要求「332A」即獲取錄,每年名額20人。另外學生可以文憑試成績申請入學,每年名額10人,入學門檻為文憑試「444A+44」。校方設有獎學金予香港學生,學生亦可另行申請其他內地升學的獎學金。

課程安排上,他指除了個人專業外,亦有機會選修不同範疇的課程修讀,例如科學、哲學、文史經典、社會研究等,拓寬個人知識層面。一般而言,上課時間為早上10時至下午5時,每節課為40分鐘,另個別課程更會安排前往外地考察學習。

《香港01》上海新質生產力研學團行程包括參觀全國頂尖學府復旦大學,並安排在讀港生與學生分享留學經驗。

校園生活多姿多采 前往不同地方考察了解國情

校園生活方面,黃駿熙指校園生活多姿多采,例如校內宿舍四人一房,他與來自上海、天津、河南的同學同住,透過日常生活互相交流,得以了解內地更多,校內亦設有各類型的社團供學生選擇參與。另外,無論校內課程抑或課餘活動,都有機會前往參觀考察內地不同地方,例如他曾前往貴州黃果樹瀑布、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名作《醉翁亭記》中,位於安徽滁州的醉翁亭、西安的無字碑和藥王廟等。

他認為,在上海讀書的優勢在於其地理位置,可以隨時輕易前往內地不同地方,「例如早上在學校上課、下午可以到杭州」。黃駿熙補充,學生可自行選擇學習以外的目標,例如他身邊就有同學對人工智能感興趣,而嘗試了解更多。

至於學費和生活費方面,黃駿熙指歷史系每年學費7,000元人民幣,而不同專業學費不一,另外宿費每年1,200元人民幣。至於生活費,則每月約1,500至4,000元人民幣,視乎該月會否外遊。

《香港01》上海新質生產力研學團行程包括參觀全國頂尖學府復旦大學,並安排在讀港生與學生分享留學經驗。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