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大選】佛教政黨崛起 36歲前模特兒參選議員捍衛宗教

【泰國大選】佛教政黨崛起 36歲前模特兒參選議員捍衛宗教
撰文:王海如
出版:更新:

泰國3月24日舉行大選,有政黨罕有以「保護佛教」為競選政綱,派員出戰國會選舉。36歲的前時裝模特兒Sirima Sarakul是候選人之一,她直言加入政黨「佛學之地」(Pandin Dharma Party),就是為了其保護佛教的政策。

路透社報道指,「佛學之地」的出現,反映當地政治趨勢出現一股新變化。佛教是泰國社會的傳統支柱之一,滲入泰國生活多層面。超過9成泰國人是佛教徒,但僧侶的政治影響力並不大。

「佛學之地」創辦人、47歲前僧人Korn Medee認為,政府一直對僧侶並不客氣,甚至對其他宗教比對佛教還要好。政黨支持者相信,世俗政府「騷擾」僧侶,更關心泰國的少數穆斯林群體,形容佛教正受威脅。它主張將佛教定為國教。

他指出,軍政府將全國4萬間佛教寺廟收歸控制,聲稱是為了解決貪污、謀殺和性侵等醜聞。

有親軍方的政黨則批評「佛學之地」成員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主張全國推動佛教的運動,在泰國並不像在緬甸或斯里蘭卡般活躍。但「佛學之地」正反映這股思潮正蔓延至泰國。

(路透社)


客家舞麒麟劉錦棠、黃大仙道長李耀輝列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撰文:洪戩昊
出版:更新: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於本月12日公布第6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全國共有942人獲選,包括兩名香港代表——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傳承人劉錦棠,及黃大仙信俗傳承人(義覺)道長李耀輝。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今晚(17日)表示,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是客家族群世代相傳200年的文化,由劉錦棠過去60多年來對傳承客家麒麟文化貢獻良多。本港的黃大仙信俗可追溯至1915年,為宗教與慈善的結合,由嗇色園提供各類社會服務。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因應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邀請就第6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作推薦申報,香港政府經徵詢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的意見後,推薦一直致力推廣和傳承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的劉錦棠和黃大仙信俗的李耀輝。

政府對兩位傳承人獲選表示祝賀,並表示會繼續致力保存和推廣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鼓勵民眾參與,讓香港的文化傳統得以延續和發展。

兩個項目在2014年分別入第4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並於2017年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劉錦棠過去60多年來對傳承客家麒麟文化貢獻良多。(政府新聞處圖片)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客家族群世代相傳200年的文化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是當地客家族群世代相傳的文化,至今已超過200年歷史。客家人認為麒麟是瑞獸,可以驅除煞氣、帶來好運。在慶祝農曆新年、婚嫁、祝壽、祠堂開光、新屋入伙、迎賓、太平清醮、神誕等喜慶場合都會舞麒麟。

署方表示,劉錦棠過去60多年來對傳承客家麒麟文化貢獻良多。他自7歲起學習客家舞麒麟,更於2013年成立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並一直擔任主席;他團結各村組建麒麟隊及成立麒麟訓練班,積極在本港及內地推廣此項目。

李耀輝致力弘揚黃大仙師信俗文化。(政府新聞處圖片)

黃大仙信俗:宗教與慈善結合 由嗇色園提供各類社會服務

黃大仙信俗起源於浙江金華地區,明清之際傳入嶺南,本港的黃大仙信俗可追溯至1915年。1921年嗇色園正式成立,以管理黃大仙祠事務,經過百年傳承,時至今日,黃大仙信仰發展出宗教與慈善結合的特色,並由嗇色園提供各類社會服務,體現「普濟勸善、有求必應」的精神。

署方表示,李耀輝於1985年加入嗇色園黃大仙祠,並於2006年起出任嗇色園黃大仙祠監院至今。他致力弘揚黃大仙師信俗文化,開設課程及編修科儀經本,更於2021年成立黃大仙信俗文化館。除了負責嗇色園宗教事務,李亦積極參與公益活動,發揚普濟勸善的精神。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