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產片】港票房比內地「九牛一毛」 本土片難有大作為?

撰文:香港01評論
出版:更新:

至於本港另一重要影壇頒獎禮,即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本土片更是大獲青睞。最佳電影的得主為《三夫》,最佳導演亦然,最佳編劇則由《淪落人》奪得。學會的五齣「推薦電影」中,除《無雙》外,另四齣皆屬於本土片,包括《淪落人》、《G殺》、《水底行走的人》和《自由行》。撰文:林莊

承接上文:【港產片】本土片與合拍片 港產片只餘兩條路?

《自由行》是中國獨立導演應亮的自比之作,故事講述創作人被政治打壓不能回國。毫無疑問,這跟近年政治氛圍一脈相承,配合有人疑因支持佔中或港獨而被封殺的處境。《水底行走的人》則是兩位香港人——導演陳安琪與畫家黃仁逵的對話,片裏天南地北無所不談,當中固然亦有政治成分,譬如香港人怎看六四、親建制與親民主兩派的分別等,都是香港觀眾才有體會的內容。

其實,將時間線拉長一點,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側重本土片的偏好則更明顯。2017年度的最佳電影乃文藝片《明月幾時有》,但在推薦電影裏頭,也包括了以本土派梁天琦為主角的紀錄片《地厚天高》,以及既是武術片又是勵志片的《空手道》等。

再往前看,2016年的最佳電影頒予以賊王為包裝、實質是談中港關係的《樹大招風》,而推薦電影尚有揭示精神病患及劏房等社會議題的《一念無明》、以傘運來切入本地棒球歷史的《點五步》等。至於2015年,推薦電影更包含話題十足的政治片《十年》、觸及港英時期追夢的《哪一天我們會飛》等。

《自由行》故事講述創作人被政治打壓不能回國,與跟年政治氛圍一脈相承。(《自由行》劇照)

《十年》絕對是本土片的經典代表,以五齣短片帶出對香港未來的想像,觸碰國安法、保育、港獨、粵語被邊緣化,以及本土產品及思潮等議題,因而獲得不少政界人士追捧。在小規模放映下,仍取得約600萬港元票房的成績。

《十年》獲得金像獎頒發最佳電影殊榮,當時引來廣泛討論;理由是該片僅獲該屆一項提名,遠遜於同年大贏家《踏血尋梅》,因為後者橫掃了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員,以至最佳編劇等七個獎項。該片獲金像獎共13個獎項提名,最後居然失落於含金量最高的最佳電影。相關賽果難免引起不少電影人非議,如林建岳直言「不認同結果」,覺得「政治綁架了專業」;黃百鳴更指這是「笑話」,令香港電影沒有準則,質疑是否只要拍「尖銳題材」就能獲獎。《十年》後來雖輸出海外,拍下《十年日本》、《十年泰國》、《十年台灣》,可惜反應都恍如石沉大海。

與本土片稱霸頒獎禮不同,合拍片主要稱霸票房榜。合拍片在資源方面遠為充裕,回本能力亦同樣高,容易拍出粒粒皆星、特技炫目的大片,十分「叫座」。相對而言,合拍片尚且在頒獎禮上有所斬獲,惟本土片卻幾乎在票房榜榜上無名。《紅海行動》內地票房達36.5億元人民幣,不單是去年的內地票房冠軍,更打入內地電影史上最高票房電影的第三位。《捉妖記2》的22.4億元人民幣票房,亦位居去年內地票房榜的第六位。至於港味較濃的《無雙》,雖然票房僅近13億元人民幣,十大不入,但比較香港票房的3,400萬港元,後者貢獻堪稱九牛一毛,只相當於前者的不足3%。

【電影場景.上】骨灰級影迷舊區朝聖 發掘香港另一面【電影場景.下】土瓜灣曾是電影之城 90年前港產片遭政治打壓?

《十年》以五齣短片想像香港的未來,觸及多個議題,是本地片的經典。(《十年》劇照)

事實上,香港票房之於內地,同樣是蚊比牛比。2018年全年全港總票房只有不足20億港元,亦即單單一齣《紅海行動》的內地票房,已較全港全年所有電影票房加起來還要多出一倍。其中,作為去年港產片本地票房第一的《棟篤特工》,票房亦僅約4,500萬港元;除了排名第二位的《無雙》,其餘等而下之的第三位至第十位港產片,票房皆徘徊在千餘萬左右,跟內地動輒「億億聲」無疑差天共地。至於上文提到的一眾本土片,除了《逆流大叔》有1,500多萬港元,以及正在上映的《淪落人》之外,其餘均料難突破千萬大關。

投資電影金額龐大,既是藝術作品,也是市場商品,多多少少總要「向錢看」,難以完完全全「嫌錢腥」。查香港歷史上票房最高電影,即使撇除荷里活片這個強大對手,排行最高的竟然也非港產片,而是收近6,600萬港元的韓片《屍殺列車》,雖謂中港合拍片《寒戰2》僅是輸個馬鼻,情況卻令人惋惜;至於第三位,同樣遺憾不是港產片,而是票房近6,200萬港元的台灣片《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來到第四、五名才是周星馳的《功夫》和《少林足球》。

本土片和合拍片堪稱是兩個極端:一個幾乎只顧本土訊息,不照顧境外市場;一個則幾乎只看內地市場,放棄香港觀眾。問題是,難道香港電影發展只能有兩條路嗎?難道沒有第三條路可以走?又或兩條腿靠攏一起並排地走?

撇除荷里活作品,香港史上最高票房的電影也非港產片,而是韓片《屍殺列車》。(《屍殺列車》劇照)

昔日港片VS今日韓片

想當年,港產片風行世界,正在於同時兼顧本地和海外口味。李小龍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功夫片震撼世界,《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及《死亡遊戲》掀起「中國功夫」熱潮,不但香港觀眾受落,更吸引世界各地的觀眾變為「龍迷」,成為全球性現象。

繼往開來,八、九十年代成龍開創動作喜劇熱潮,《醉拳》、《A計劃》和《警察故事》等穿梭於古裝、現代時空,香港與各地觀眾都能看得投入,全因戲中的逗趣式動作場面,喜劇味、娛樂性俱透過「身體語言」表達,超越地域界限。成龍後來到荷里活發展,《火拼時速》系列、《贖金之王》系列等都叫好叫座。同一時期,動作片導演吳宇森更將港式暴力美學發揚光大、推向世界,《英雄本色》、《喋血雙雄》、《辣手神探》的「舞蹈式」槍戰獲全球影迷視為經典,甚至影響荷里活拍攝動作片的方式,其「簽名式處理」實是香港驕傲。他在荷里活亦拍過不少巨製,如《職業特工隊2》、《奪面雙雄》等,同樣叫好又叫座,是世界影壇對香港電影的肯定。

【香港電影夢.三】港產片曾為中流砥柱 如今夾縫中求存【香港電影夢.四】重振電影文化 先增戲院空間

李小龍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功夫片震撼世界,掀起「中國功夫」熱潮,吸引世界各地的觀眾變為「龍迷」,成為全球性現象。(網上圖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韓國的成功經驗,也可供香港借鏡。韓國銳意進軍世界,其野心有目共睹,是故,出產的歌影視作品,由語言到內容皆迎合國際主流口味。Psy的《Gangnan Style》雖以首爾的江南入題,但這首K-Pop的MV音樂、舞步,以至英文用字均通行世界。緊接着的男子組合BIGBANG,以及現在熱爆全球的BTS(防彈少年團),多首名曲皆以英文命名,歌詞亦充滿英文。否則,地球上多少人看懂방탄소년단(BTS的韓文)?電視劇方面,《來自星星的你》、《太陽的後裔》等愛情劇可說是跨文化,試問哪國人民不懂談情說愛,不喜俊男美女?《鬼怪》雖涉東方地獄觀,但西方觀眾亦不難看懂,即使不熟韓國文化都可無障礙「大煲特煲」韓劇。

同一道理,電影《與神同行》、《屍殺列車》等皆然,特技元素才是戲中主菜,韓國文化反而是在觀影過程中,慢慢滲進觀眾腦袋;諸如炸雞配啤酒,如何進行地獄審判,都在有意無意之間呈現。換言之,這非訊息行先,而是劇情為主;在覬覦國際市場的同時,又不忘傳揚本地文化。

今非昔比,即使有合拍資金注入,港產片的高峰無疑過去。2018年香港電影院票房收入雖按年增長5.6%,但這不代表更多觀眾入場支持港產片。因為,荷里活電影仍然是大家大破慳囊的目標。《棟篤特工》縱是去年港產片的票房冠軍,其實,在計及荷里活以至韓國電影的總票房榜上,該片竟然十大不入;票房榜的三甲,分別是大收1.5億港元的《復仇者聯盟3:無限之戰》、8,800萬港元的《侏羅紀世界:迷失國度》、7,100萬港元的《超人特工隊2》,此外,連第九和第十的《與神同行》和《與神同行:終極審判》都收5,000萬港元左右,港產片無疑被比下去。

《與神同行》是近年大熱韓片之一,戲中以特技原素為主菜,卻也有韓國文化在其中。(《與神同行》劇照)

兩路分開走VS兩腿靠攏走

事實上,跟九十年代初的港產片高峰期比較,當時十大票房電影一度全是港產片,所佔票房比例最高近80%,金額多逾12.4億港元;但時至今日,十大票房電影既沒港產片(包括合拍片)的份兒,港產片所佔票房比例更急降至約10%,金額亦同步跌至約2.5億港元。

收入減少,難免影響投資意欲。眾所周知,近年港產片產出拾級而下。整個八、九十年代,平均每年維持產出100齣以上港產片,最高峰時甚至創下234齣的紀錄。惟自千禧年後,數字不單跌穿了100齣水平,近兩年且進一步減產至53齣,而去年的產出量僅為53齣。假若將一些香港元素少之又少的合拍片剔除的話,數字只怕更加慘不忍睹。查官方數字,剔除合拍片計算的純港產片,過去十年平均年產量約23部,2017年更只有16部!如果將港產片比作動物,即使它非「瀕臨絕種」,也必然達到「極危」或「易危」級別!

究竟,港產片未來要走什麼路?如何避免絕種?又如何重振昔日光輝?內地新近放寬五招支持合拍片,對港產片到底是福是禍?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已屆「危急存亡之秋」!

上文節錄自第158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15日)原標題為《本土片與合拍片 港產片只餘兩條路?》,網上標題為編輯重擬。

相關文章:【港產片】本土片與合拍片 港產片只餘兩條路?

更多《香港01》周報有關香港電影的文章:【香港電影夢.一】電影人正職變副業 陳詠燊:有錢才可做好創作【香港電影夢.二】合拍片當道 導演陳詠燊:港味漸漸消失【香港電影夢.五】電影發展基金以商業掛帥 定位不清資助成空談【香港電影夢.六】資助電影票房差 政府眼光難服眾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

《香港01》周報港產片影評:【淪落人.影評】聚焦主僕情義 故事點到即止添味道【非分熟女.影評】蔡卓妍演出僅合格 以三級片加持的幼嫩電影【翠絲.影評】人真的該為旁人的意見而活嗎?【逆流大叔.影評】關愛大叔 那運動員和藝術家呢?【中英街1號.影評】掀漂白暴動爭議 從六七走到後雨傘

【第一屆武博】眼界.決定境界!5月3至5日在九展舉行的第一屆香港武術及搏擊運動博覽(武博),活動包括解構武術電影的光影武林隧道、有趣好玩的武館街遊戲,以及超過100個體驗班,讓市民、初學者或武術專家,透過這個多元化體驗型博覽會,從武博擴闊眼界、提升境界!按此立即購票按此瀏覽武博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