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回收】民間「收膠」力量有限 港廢塑何去何從?

撰文:林立勝
出版:更新:

中國人口逾13億,每年生活垃圾總量逾4億噸,是全球產生垃圾最多的國家。當局近年由垃圾源頭入手,強制推行垃圾分類,以鼓勵回收,而上海更於今年7月1日成為內地第一個實行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反觀香港,無論是垃圾分類或是承接的回收配套一直落後,逾半的垃圾廢物送往堆填區。當內地宣布禁止進口垃圾,香港回收業受到衝擊,廢紙已經如是,塑膠也面臨同一情況,究竟香港在垃圾回收上,面對什麼困境?(此文章為塑膠回收系列報道一)

荃灣「不站」會在每個月第一及第三個星期六的早上,在荃灣紅十字會捐血站橋底設立收集站,並提倡「乾淨回收」,不收集污染的塑膠。(黃寶瑩攝)

「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這句口號耳熟能詳,三色廢物分類回收桶更陪伴港人多年。大家以為將廢膠投放在三色回收桶內便可重生?

民間自發分類 提倡乾淨回收

家居每日產生不少廢塑膠,但究竟哪裏可以「收膠」?近年有組織發起「不是垃圾站」(下稱「不站」),居民可先行在家進行垃圾分類,並將可回收垃圾帶到「不站」,由義工交給回收商處理。及後不同社區組織及街坊各自發起屬於自己社區的「不站」,遍地開花。各區收集的可回收物各有不同,荃灣「不站」集中收集廢塑膠,希望令區內居民養成回收習慣,不再胡亂棄膠。

荃灣「不站」會在每個月第一及第三個星期六的早上,在荃灣紅十字會捐血站橋底設立收集站,並提倡「乾淨回收」,不收集污染的塑膠。「不站」成立約一年,運輸回收費由成員攤分。

劉太將家中積存的廢塑膠帶到「不站」,又身體力行地教導兒子為廢膠分類。(黃寶瑩攝)

不少居民在活動舉行當天,攜帶林林總總的塑膠前來,劉太是其中一個有心人。

劉太一直有垃圾分類習慣,但居住的屋苑只設三色回收桶,不少可回收物如廚餘、廢塑膠會當成垃圾扔棄。她坦言即使平日將垃圾分類,並投放在三色回收桶內,也不知道垃圾是否真正回收。

荃灣「不站」每個月舉行兩次回收,劉太每次均會將家中積存的廢塑膠裝起,一抽二掕來到「不站」,身體力行地教導兒子為廢膠分類。她指家中收集得最多的是發泡膠及生果網。她平日清洗膠樽後會剪開樽蓋口的膠圈及撕下「招紙」,將塑膠細分為不同種類。她表示垃圾分類的過程絕不麻煩,只是做多一步。

不是所有塑膠產品均印有類型編號,Chloe向街坊們講解如何分辨。(黃寶瑩攝)

荃灣「不站」活動舉行期間,發起人Chloe指導居民將塑膠分類。塑膠可分為1至7號類型(見表一),但並不是所有塑膠產品均印有類型編號,當中塑膠1、5、6號較難辨認。Chloe隨身帶備一把剪刀,自己「動手」分辨。

Chloe自創了一套簡單的塑膠分類法,可以入微波爐的食物盒是5號,將塑膠剪開後有明顯白色裂痕的是6號,若沒有裂痕又難以撕開是1號。

Chloe說荃灣「不站」收集最多的塑膠是1號及5號,1號飲品膠樽的回收價偏低,但合作的回收商仍然樂意接收,5號塑膠中最多的是外賣食物盒,她會呼籲居民重用多次後才考慮回收。

另一位發起人Peggy從事環保行業,她認為街道上的三色回收桶作用不大,常常混雜其他垃圾,而且不少巿民未有正確的垃圾分類知識,她希望「不站」能夠吸引更多街坊身體力行,加入回收行列。

Peggy指出,不少回收物因混合了其他廢物而被當垃圾丟掉,並沒有回收再造。她又提到,政府推廣回收「三紙兩膠」(「三紙」指可回收紙皮、報紙書刊、辦公室用紙,「兩膠」指可回收飲品膠樽及個人護理用品膠樽),市民覺得麻煩而放棄回收,變相令很多可回收或有價值的塑膠被拋棄,令回收更為艱難。

荃灣「不是垃圾站」發起人Peggy(右)將收集得來的廢塑膠搬到附近停車場,待貨車運載廢塑膠往回收廠。(黃寶瑩攝)

Chloe補充,三色回收桶沒有仔細分類,加上回收服務由外判公司處理,質素難以監管,清潔工人為了方便,將所有塑膠混在一起,甚至令有汁液的濕垃圾污染其他塑膠,最終回收商只是將回收物送往堆填區。因此,「不站」要求居民先行清洗乾淨回收物。

Chloe指出,街坊主動把垃圾分類後帶到「不站」,是因為知道手上的塑膠可真正送達回收商。「不站」除了回收廢膠之外,亦會將物品回收重用,如廢棄雞蛋盒難回收再造,可直接送往街市讓商戶重用。可惜的是,香港的垃圾問題並不能單靠民間力量解決,「不站」收集塑膠的數量只能以公斤計算,實是冰山一角。塑膠回收量不足以致回收商難做,詳情可參考下一篇文章。

繼續閱讀︰廢膠數量不足 港回收廠商欠誘因投資

相關塑膠回收系列報道:【塑膠回收】生產者責任制 能否對症下藥?【塑膠回收】上海強制垃圾分類 社區須忍「陣痛」【塑膠回收】三色回收成效有限 源頭減廢是根本

上文節錄自第17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8月12日)《內地新政策治垃圾 港塑膠何去何從》專題報道。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