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意外】目擊者親述萬宜水庫墮崖意外經過 攀岩嚮導欲救無從

撰文:顏銘輝
出版:更新:

各大傳媒日前報道,西貢萬宜水庫東壩發生致命行山意外,有女子從50米高的懸崖墮下身亡。記者聯絡到負責報警的攀石人士Halu、以及最快趕到現場嘗試救援的香港攀岩嚮導Jun Leung,重組事發經過,兩人強調出事的位置並非東壩,而是東壩約1.5公里外的一處崖邊。他們認為意外死者並非因為拍照打卡而墮崖,卻是綑邊行錯路,攀上了一道極之危險的崖壁。

周四(4月9日)事發後,各大傳媒紛紛報道萬宜水庫東壩發生墮崖意外,下墮高度達50米。記者對東壩地形略有認識,抱有懷疑,最初對意外地點有兩種推測,一是官門遺洞附近的崖壁,間中有人行上海蝕洞頂拍照;二是鄰近破邊洲的崖壁,那兒也是打卡勝地,崖壁又高又陡峭。

傳媒報道周四萬宜水庫東壩發生一宗致命行山意外,但事發現場其實不在東壩。(資料圖片)

萬宜水庫東壩一帶景色:

+5

🏃🏽‍♂01體育行山專頁:靚景推介 裝備介紹 人物訪談🏃🏾‍♀

🏃🏽‍♂行山前先睇路線片:咖喱山行山攻略🏃🏾‍♀

🏃🏽‍♂立即訂閱01體育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行山及體壇資訊🏃🏾‍♀

不過,記者今日(4月11日)聯絡到事發時跑出東壩報警的攀石人士Halu,他希望向大眾澄清,意外地點不是萬宜水庫東壩:「傳媒報道全錯,發生意外的地方不是東壩,也不屬於東壩範圍,要由東壩行出去;也不是很多圖片講官門遺洞那兒,是另一個危險得多的地方。」

Halu解釋,先要由東壩行到撿豬灣,再沿岸綑邊行,經過他與朋友當日攀石的天然攀石牆後,再綑邊過一個無名石灘,才走到發生意外的地方。那是位於瀑布岩及萬柱海岸之間的崖壁,極之險峻及陡峭,離東壩約1.5公里,身為運動健將的Halu跑出去報警時,也花了15至20分鐘。

目擊者:3時半遇到兩名女士經過

當日早上,Halu跟兩個朋友,跟隨有多年爬山經驗的香港攀岩嚮導Jun Leung去這個地處偏遠的石牆攀石,一直沒有遇到其他遊人,直到下午3時半,他們見到兩名女士從撿豬灣而來。Halu說:「我們覺得很愕然奇怪,為何有人在這個時間在這個位置出現!」

Jun Leung也說:「我們攀爬的石牆都幾偏遠,由東壩行了30至40分鐘才去到,我們都見不到其他遊人,除非是望上花山山頂。我們攀爬時,有兩個穿普通行山人士裝束的女士,經過我們的位置,之後她們再繼續綑邊前進。」Halu補充,那兩名女士穿越野跑鞋,戴上手套,各揹背囊。

延伸閱讀:
【行山意外】女死者方婉婷生前學手語 助組視聽障越野隊 組織盼成立愛心基金

意外地點並非東壩的海蝕洞官門遺洞。(資料圖片)

Halu等人挑戰的攀石牆,位於一個無名石灘的北岸,那兩名女士就往南走,經過石灘行到南岸的峭壁之下。Jun Leung續說:「她們離我們的位置100米左右,就在我們的對面,其實不遠,只是中間隔了個海。我們間中都有望,潮水開始漲,路線難找,她們在一個位置都停下來一段時間找路。」

目睹一女士從對面崖壁墮下

大約4時,意外發生。

Halu說:「聽到後面傳出rock fall的聲音,我們轉頭望去,就見到有個女士跌下來。我在外國爬山都常常聽到rock fall的聲音,通常都是『轟隆轟隆』,是石頭爆開的聲音。」Jun Leung形容當下情況:「突然聽到『呀』一聲,可能她拉到不穩固的大石,就連人帶石跌落去,臨落地前還撞到崖邊一下,彈了出去。」

他們4個攀石人士非常震驚,最令他們擔心的是,在崖上的女士情緒失控,有機會步其同伴後塵跌下去。Jun Leung說:「另一個女士在上面叫到拆天,不停地叫,但她的位置很危險,我們喝過去,叫她停在原地。」

延伸閱讀:

攀總提醒行山客小心海邊岩石 攀岩綑邊要由專人帶領

熱門山頭多人過旺角 亂行秘境易出事

受訪者表示,意外發生在圖中綠圈中的位置。(受訪者提供)

更多意外一帶的照片:

Halu跑出東壩報警

他們想第一時間報警,但現場收不到訊號,所以分工合作,由Halu跑出東壩報警,Jun Leung就帶另外兩人設法營救。Jun Leung說:「其中一人先過去意外現場視察,因為我們要綑邊過去,都要幾分鐘。我整理裝備,收拾繩、急救包和清水,準備過去。做先鋒的朋友回來,他表示跌落崖的那位不需要再急救了,反而生還那位情緒非常不穩定,她的位置亦危險,隨時再倒塌,她尖叫時又會踢到石下來。」

Jun Leung行至崖底,跌下來的女士位於海浪沖到的淺灘上。他說:「那名跌下來的女士明顯頸椎折斷,頭在肩頭旁邊,明顯不是合理位置,但我不敢行太近。傷者的位置,正在生還者下面,因為樓上位朋友情緒不穩定,上面不斷有碎石跌下來。上面那些石像電視機般大小,是以前那種電視機。我離傷者3至4米,沒有再靠近,但已經清楚見到她的情況。」

Jun Leung認為跌下來的傷者生還機會甚微,所以就專注拯救崖上的女士。他觀察那道崖壁:「環境非常不穩定,她附近的石頭全部都會移動及很碎。」他們在下面大叫,要崖上的女士冷靜一點,切勿亂動,「我們叫到聲線沙啞,到昨晚才能細細聲說話」。

延伸閱讀:了解民安隊山嶺拯救工作

【行山.民安隊】承諾一小時內出動救人 曾被問「點解咁耐先到」

【行山.民安隊】緊記結伴同行別拋下隊友 「一分開行就易出事」

【行山.民安隊】山嶺搜救中隊談遠足裝備 手機不宜作照明工具

【行山.民安隊】不建議行山客帶繩索 亂吹哨子會影響救援行動

【行山.民安隊】常見求助個案糧水不足 「有人帶包薯片就上山」

【行山.民安隊】上山救人見盡奇怪衣著 籲穿「包踭包趾」行山鞋

【行山.民安隊】遇行山客糊里糊塗上狗牙嶺 報警請分清迷路定義

【行山.民安隊】出發前留意「前一後二」天氣 隊員憶述險遭雷擊

圖中黑圈是意外發生的位置。(受訪者提供)
意外發生後翌日,藝人周柏豪在東壩拍攝節目。(資料圖片/蔡正邦攝)

他們分工合作,留一人在下面,負責安撫崖壁上的女士,並分散她的注意力。Jun Leung及另一朋友就嘗試用繩爬上去。他說:「我們的計劃是,在那個女士的上方找個固定點(anchor),之後再沿繩落去她的位置。我們不是專業的拯救人員,也沒有辦法把她帶下來。我的目標是幫她做個安全帶,穩固位置,就算再有大石塌下,她都不會跌下去。」

攀岩嚮導Jun Leung無法接近崖上女士

「我不停找固定點,我們上到去才知道是那麼誇張,你以為穩固的石頭,但拍一拍它,它會震的。花了好一番工夫,花了很多時間,都無法找到安全穩固的位置,我們無法沿繩下降到她身邊。辛苦下面的朋友不斷哄她,他都失聲了。」

這時候,傳來直升機的聲音。

「終於等到直升機,放了搜救隊的人下來,真的是漫長的等待!」Jun Leung此時終於鬆口氣:「我們用半小時都接近不到崖上的女士。直升機到了,她可能都累了,都終於沒再叫。」

他續說:「我們叫直升機先救崖上的那個,死者已矣,下面那位已經救不回,但崖上那個真的隨時會跌下去。這時候,有位消防員與Halu跑到入來,見到現場環境,發現那個位置連消防過去都危險,所以就叫直升機先吊走生還的女士,防止第二宗意外發生。」

延伸閱讀:了解飛行服務隊拯救工作

【行山.飛行服務隊】行山意外知多啲 由山友圍觀拍片講到蚺蛇尖    

【行山.飛行服務隊5】飛行醫生見盡行山意外 給行山人士3點忠告    

【行山.飛行服務隊4】哪座山是意外黑點? 有種情況難以出動    

【行山.飛行服務隊3】救人不收費 行山人士濫用直升機?    

【行山.飛行服務隊2】飛行醫生上山救人 最怕旁觀山友做什麼?    

【行山.飛行服務隊1】由報警到上機 等直升機救援應注意什麼?

復活節假期開始,不少遊人無懼意外爬上錨形石拍照,險象環生。(蔡正邦攝)

意外位置極危險 不宜攀爬

負責跑出去求救的Halu說:「我帶消防員回去,見到直升機救人,我都覺得心驚,因為直升機離崖邊很近,但都救到人上去。」見到兩名女士被飛行服務隊救走後,他們一行人就回東壩離開。目睹意外發生,他們這幾天情緒都不好,其實不太願意重談事件,但他們不想類似意外再發生,所以接受訪問,讓更多人知道綑邊的危險。

雖然Jun Leung爬山經驗豐富,但想起當日為救人爬上去,也心有餘悸,「一直爬上去,我都有信心,但一去到接近出事的位置,真的很『黐線』!摸那塊石就跌那塊,踩那塊就跌那塊,又找不到穩固點」。

「(是否不適合人上去?)擺明係,肯定係,那個位置的落石實在太嚴重。整個地形都不穩定。」Jun Leung說。

Halu亦說:「以我們爬山知識判斷,別說攀,甚至根本不應該行過去下面,因為崖上有很多電視機大小的石頭,可能因為風、冷縮熱漲,那些大石可能隨時滾下。」

圖中為撿豬灣,事發地點要由這個海灣再綑邊過去,所以離東壩一段距離。(顏銘輝攝)

估計綑邊行錯路出事

他們事後翻查資料,估計兩名遇險女士是綑邊行錯路,Halu說:「網上有人說她們是打卡影相出意外,我不同意,我覺得她們是綑邊,但行錯路上了上面。我們有朋友睡不到,上網找到資料,見到有人曾在那兒綑邊,但路線不是爬上去,而是經下面,甚至要游水綑出去。」

Jun Leung亦認同:「她們應該偏離了原本的綑邊路線,行高了很多,原本的路應該沿海邊兩三米高的距離綑過去,但她們上了一個目測三、四十米高的地方。」

Jun Leung表示綑邊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在我們爬山的範疇,這叫技術攀登,完全不是行山,你要手腳參與之餘,要有合適裝備。技術攀登不是看地圖指南針、迷路那樣簡單,要混合了攀石、行山、行石澗等技巧,加上安全防護。」

「香港有很多人行這些地方,但其實是零知識的!」Halu亦說:「攀石要用攀石繩,但香港很多人去到攀石牆,繩都不用就爬上去,存有僥倖的心態。我們爬山,有套系統可以在這些地形用一個相對較安全的方法通過,當中要用到繩索、頭盔及各樣裝備。香港大部分人沒有這方面的知識,但就去做這件事。」

愛護大自然,尊重其他遊人,行山要留意行山禮儀:

+11

建議放入背囊的行山裝備:

+13

消委會在2019年測試了市面上11對行山鞋: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