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人47愁錢中》:赤穗浪人捉襟見肘復仇路 武士道外的物質生活

撰文:賴家俊
出版:更新:

在日本大收10億日元票房電影《浪人47愁錢中》將於台灣上映,這套作品改編自東京大學歷史學教授山本博文《決算忠臣藏》,一改過往影視作品武士帥氣形象,轉而以幽默手法描述他們捉襟見肘的復仇之路。故事以日本元䘵時代赤穗47浪人為主君報仇的事蹟為藍本(事發於1702年12月14日),但有別於傳統單單以忠義、武士道復仇文化的角度為單一切入點,而是在復仇文化以外,探討錢、物質生活和各項生活開支對武士階層的影響,而在缺錢缺人的情況下,這班為主君復仇的武士如何調度預算,成功執行復仇大計。
本文會先從武士道的復仇和忠義文化為切入點,再談談山本博文的著作,探討一下武士生活底下的錢銀世界。

故事講述江戶時代中期,赤穗藩(今日本兵庫縣)藩主淺野長矩在奉命接待朝廷敕使時,深覺受到總指導吉良義央的刁難與侮辱,憤而在將軍居城江戶城的大廊上拔刀殺傷吉良。此事件讓將軍德川綱吉在敕使面前蒙羞,便在尚未深究事件原由的情況下,命令淺野切腹謝罪並將赤穗廢藩,但另一涉事方吉良義央卻沒有任何懲處。以首席家老大石內藏助(堤真一 飾)為首的赤穗家臣們共47人,因主君自盡而淪為浪人,亦不滿法律裁判對主公的不公,於是決定密謀夜襲吉良宅邸,斬殺吉良義央為主君復仇。

電影中有一句經典金句:

不會管理金錢的武士,就是一無事處的廢物。
電影《浪人47愁錢中》
(右)提真一在《浪人47愁錢中》飾主角大石內藏助。(電影劇照)

這個故事以上月3月29日離世的史學家山本博文(1957-2020)著作為藍本。武士道給人印象是淡泊名利,視追逐名利為恥,但另一方面武士也是人,也有物質生活需要。據山本博文所說,他的著作是根據一份流傳多年,但一直為史學界所忽略的史料為主要研究對象。這資料便是赤穗藩家老,復仇計劃主要策劃人大石內藏助的《預置候金銀請拂帳》(日文漢字「拂」有支付之意)為考察對象。這份史料記載了到襲擊復仇為止使用經費「總額六百九十七兩」的個別用途與金額。這份文件亦是在47義士發動襲擊前,大石內藏助向亡君淺野內匠頭的正室瑤泉院(石原里美 飾)提交,相當於復仇計劃的「數簿」。

【延伸閱讀】
【歷史】古代武士刀並不是武士專用
【武編週記】胡煒權博士談日本武士之起源
【坂本龍馬】《龍馬史》書評:劍術揚名才有政治發言權

為主君盡忠和為恩義復仇是武士道文化所強調其中一部份。新渡戶稻造在《武士道》中便這樣寫道:

「常識卻授予武士以復仇制度來作為一種倫理的公正法庭,使那些按照普通法律沒法審判的事件,可以在這裡起訴。47個武士(編案:指赤穗47浪人)的主公被判為死罪。他並沒有可以上訴的上級法院。他的忠義家臣們就訴之於當時僅有的唯一最高法院-復仇。而他們卻根據普通法律被定了罪。但是,民眾的本能卻作出了另一個判決,因此,他們的名字,同他們在泉岳寺(位於現今東京)的墳墓,至今猶永保其常青和芬芳。」

的確,即在事發當時,包括幕府本身和社會大眾,都認定赤穗藩士會為亡君復仇,故幕府已多番叮囑涉事人物或附近大名多加防範,可見在他們觀念中已認定為亡君報仇是理應會有之事。據現有史料所知,起事前一些參與者在幕府任職的親友,根本知道此事,但也只是勸親人退出,卻選擇為此事緘默,無人舉報刺殺計劃。而事發後,在等待幕府判決時,一些大名還因為欣賞這班浪士的忠義而給予接濟。相對於第一次要淺野長矩切腹這草率判決,赤穗浪人起事後,將軍德川綱吉雖然要參與其中的生還浪人切腹(有一人未有切腹),但亦以守備失職懲罰吉良家傳人,向社會一個交代。

荷里活亦拍過以赤穗47浪人故事為藍本的電影《浪人47》,並由奇洛李維斯主演。(網上圖片)

《忠臣藏》故事表彰忠義
而民間亦對此刺殺事件加以傳誦,而以《忠臣藏》故事流傳。早於1748年,民間便有名為《假名手本忠臣藏》創作故事流傳,但由於原本事件的涉事者是不滿江戶幕府的不公,所以民間故事將創作改為足利幕府時代,並換以虛構人物。而由於事件主角大石在逃避監視時,曾以流連風月場所,假扮享樂以逃避耳目,所以當時大眾除了因為忠義因素外,亦有獵奇心態去看待這故事。

明治時代,《忠臣藏》故事在經過不斷修改後,「忠義」元素被提高到最高位置。明治政府希望將幕末討厭幕府的情緒,轉化為效忠天皇的精神,藉著《忠義藏》對幕府無能指控,以確立維新政府形象。二戰大戰時期,軍人政府更是大力表揚《忠臣藏》,並嘗試加入各種對政府效忠的情節,因而在戰後,《忠臣藏》一度遭到禁演。直到1952年左右,《忠臣藏》才開始在歌舞伎題材再次出現,後來再成為影視作品熱門創作主題。

若果從現存文獻和《預置候金銀請拂帳》,主事者大石內藏助可謂一位關鍵人物,他既要安撫計劃中的「激進派」(馬上起事),讓大家能精心部署。他亦小心控制開支和調撥資源,讓一眾失業的武士同僚,可以捱過一年多的策劃期,專心參與復仇計劃。帳目亦反映了江戶時代武士階層,並沒有想像風光,大多捉襟見肘。

+5

起事前開飯錢佔最多支出
在接獲幕府要赤穗藩開城更換藩主之際,大石做了多項善後工作,可見他理財能力。首先為了減少經濟動蕩,他馬上推動藩幣(一種只可在藩內使用貨幣)與庫銀兌換政策,整理存銀帳目,減少貨幣政策變更帶來的騷亂。他亦變賣淺野家的盔甲武器、軍火等等,以籌措家臣的退休金。他亦與藩內第二把交椅大野對立,後者主張要按俸䘵多少分配退休金,但大石主張俸䘵越少的人,應多分一點退休金。因為俸䘵多的人只要變賣家產,還可捱到一段時間,但俸䘵少的人很快便會用完家產。他後來更籌措資金,包括動用妻子的陪嫁費和投資利息,用在策劃刺殺起事,並將相關開支記錄為上文提及的《預置候金銀請拂帳》。

這本數簿詳細記載各項支出的日期和用途,最後預算超出七両多,而這超支七両是由大石自己掏腰包墊支。值得留意是復仇計劃前一個月即十一月的支出,「飯料」開支非常多,可見半數以上參加武士同志已到山窮水盡,連三餐都成問題。而大石自己也快阮囊羞澀,為復仇計劃傾家蕩產。傳世留有一封他親筆回信謝函,便是答謝親友託人送金銀到江戶給他援助。

值得一提的是,計劃起初有一百二十多名同志參加,但隨著時間的發展,三份二參加者迫於生活或現實考慮而退出,但只有一名叫小山田的浪人背叛,當時理解背叛並不是因為退出,而是錢銀瓜葛。這名叫小山田的浪人在退出起事時,偷偷的盜走了三両現金和衣服,而小山田的父親當時住在任職幕府的女婿家,曾要求和兒子一同參與起事,但因年齡太大被拒。後來他聽聞起義成功手刃仇人,欣聞喜訊之際卻在新聞不見兒子名字在起義名單中,追查下才知道兒子背叛同志偷取金錢,老父為了向同志謝罪,最後選擇自盡身亡。

參考資料:
茂呂美耶《江戶日本》
新渡戶稻造《武士道》
山本博文《決算忠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