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80周年誕|李小龍的守破離|轉載文章

撰文:公相君
出版:更新:

作者:林一平
經武備志團隊編輯

文章原載於「聯合報」,武備志獲作者授權轉載。

李小龍(1940-1973)。林一平繪

李小龍(一九四○-一九七三)是我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的學長。我們的共同特點是,近視度數很深,又喜歡塗鴉漫畫。一九八六年我留學華盛頓大學,常在學校的東亞圖書館瀏覽。無意間看到一篇文獻,提到李小龍在一九六○年初在華大一堂哲學課程寫了一篇報告,敘述其武術學習的歷程及展望。他的報告敘述了日本劍道的學習三部曲「守、破、離」。

「守」是嚴格遵守教條,苦練基本功。李小龍提到他苦練詠春拳,期許達到「守」的最高境界。他曾說不怕懂一萬種招式的對手,而是怕把一種招式練一萬遍的人。意志力堅強,每日不斷苦練一種武學,練到極致,就無破綻,是非常可怕的對手。

網上最常見的李小龍與葉問練習詠春相片之一。圖片來源:https://bit.ly/3fu53VK

「破」是開始觀摩其他門派的做法,與所學比較,截長補短。他的大學報告提到西洋拳擊及西洋劍。他觀察拳擊的步伐,頗不同於詠春拳的進退步與碎步。李小龍曾是香港恰恰舞的冠軍,很能體會西洋拳王阿里(Muhammad Ali;一九四二-二○一六)的蝴蝶步,將之融合於詠春拳,因此我們在電影中看到李小龍格鬥時蹦蹦跳跳的步伐已和詠春拳大不相同。李小龍也參考西洋劍的刺擊方式,融入詠春拳的「寸勁」(One-Inch Punch)。

「離」是創新,達到自創一格,開宗立派的境界。這個境界在李小龍的大學報告未提及,因為當時他尚未達此境界。「創新」之難,在於你必須學到前人的經驗,卻又不能模仿前人。李小龍成名後說:「你不能複製成功的例子。」他向許多武術大師學習,這些大師的身教讓李小龍受益甚多,例如他學詠春拳,成為詠春拳高手,向俄國高手學習紅軍在一九二○年代推廣的俄羅斯摔角格鬥術桑搏(Sambo),也成為其高手。然而他卻不像一般武師,只能教詠春拳或桑搏,而是在「離」的階段,創立了自己的「截拳道」。

「守、破、離」執行的過程有一個重要原則,即是化繁為簡,能將所學進行歸納。李小龍在他的武學歷程大致都辦到了。唯一的例外是他在電影常見的招牌武器「雙截棍」。他雙手舞動兩隻雙節棍,其表演性遠高於單手雙節棍,但實戰威力卻遠低於單手雙節棍。以「守」學雙節棍法,只要單手苦練幾個動作,達到人棍合一,方為正途。

守破離的原則完全適用於大學的研究教學。一九九○年代我帶領的研究生,大都「守」得很好,肯下工夫,勤練基本功。而守過頭,腦筋被咱指導教授教到僵化,就較難達到「破」的境界。二○一○年代的研究生則較活潑,一直想「破」,卻又不太願意「守」,不知天高地厚,就得靠指導教授的耐心訓練了。

(作者為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重溫李小龍十大經典金句︰【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8

延伸閲讀:

【李小龍摯友】木村武之:振藩國術館承傳者 96歲為其守墓終身

【猛龍過江】李小龍截拳道教學電影 拆解打戲背後的招式思想

李小龍80周年誕|原始派截拳道高拔華師傅:截拳道不應拘泥招式

【MMA】被譽為綜合格鬥之父 李小龍以行動實踐自己的理念

【李小龍】逝世47周年 重溫劃時代Be Water的《截拳道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