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將舉行新聞發布會,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將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這是今年全國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
劉結一介紹,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將於3月4日﹙二﹚下午3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3月10日上午閉幕,會期6天。
主要議程包括:聽取和審議全國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和提案工作情況報告;列席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聽取並討論政府工作報告以及其他有關報告;審議通過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政治決議、關於常委會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以來提案工作情況報告的決議、關於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提案審查情況的報告。
大會期間,將安排開幕會、閉幕會以及2次大會發言;在委員駐地分別舉行多次界別小組會議,部分界別還舉行界別協商會議。開幕會、閉幕會邀請外國駐華使節旁聽。
除了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外,大會還將舉辦3場「委員通道」採訪活動。各委員駐地都設立了採訪間。大會秘書處新聞組、駐地新聞聯絡員將積極為中外記者朋友的採訪提供服務。
2024年中國經濟穩中有進
劉結一在發布會上介紹,2024年中國經濟穩中有進,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全國國內生產總值超過134萬億元,增速達到5%,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新產業、新業態競相湧現,智能製造、智能產品日新月異,綠色生產力蓬勃發展,風電、光伏、新能源汽車領跑世界。春節期間,消費市場需求旺盛,家電和音像器材熱銷,按年增長166.4%,旅遊業增收37.5%,中國經濟正沿着高質量發展的航道穩健前行。
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複雜變化,中國經濟運行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消費需求仍然不足,一些領域風險隱患仍待化解。但更要看到,中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
經濟議題歷來是全國政協履職的重點方向。
一年來,全國政協圍繞一系列重要經濟議題積極建言獻策,助力經濟回升向好,做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每季度舉辦宏觀經濟形勢分析座談會,動態分析經濟運行的階段性特徵和卡點堵點問題,為完善宏觀調控提出針對性強的意見建議。聚焦高質量發展深入調查研究、協商議政,涵蓋經濟體制改革、數字貿易、海洋經濟、金融強國建設等諸多領域,為相關部門制定和落實政策提供參考和支撐。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點產業國內有序轉移、完善對口支援機制等開展民主監督性視察,聚焦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加強黑土地保護等開展專項監督,助推有關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委員們還深入地方、企業和高校,就區域經貿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等主題講政策、出點子、聚共識,推動形成合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召開後,專家學者委員在主流媒體積極發聲,引導社會各界準確把握中共中央對經濟形勢的科學判斷和工作部署。企業家委員既為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又紮實辦好企業事業,向社會傳遞信心。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全國政協將堅持以高水平履職服務高質量發展,為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貢獻政協力量。
2024年全國政協辦理提案5000餘件
2024年,全國政協組織重大問題專題研究42項,舉辦各類協商議政活動85場次,辦理提案5000餘件,報送訊息1萬餘篇。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表示,全國政協緊扣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履職盡責,組織委員進鄉村、入工廠、訪院校、下社區,與民主黨派協同調研,與地方政協聯動協商。
「一條條來自各行各業基層一線的意見建議,轉化為服務黨和國家決策,彰顯了專門協商機構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劉結一表示。
2024年是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這一年來,全國政協34個界別的委員開展科普萬里行、送文化下基層等活動,幫助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當好黨的政策的宣傳員、群眾利益的維護者、社會和諧促進者。
中國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全球過半
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新質生產力在2024年全國兩會上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被列入十大工作內容之一。過去一年中國在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取得哪些了成效?全國政協圍繞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開展了哪些工作?
劉結一指出,2024年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深融合,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新質生產力收效顯著,經濟發展向新而行,以質致遠。一系列科技成果接連亮相,一項項黑科技閃亮登場,傳統產業追「智」逐「綠」,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我國佔79家,其中近半數來自鋼鐵、食品等傳統產業。人形機器人上春晚扭秧歌,無人機放賽博煙花,工業機器人裝機量佔全球過半,新質生產力發展生機勃勃。
此外,政協委員中的名家、大家、專家舉辦八場委員科學講壇,面向公眾講授通用人工智能、納米科技前沿與產業化等科普知識,營造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科學氛圍。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全國政協將持續發揮自身優勢,讓新質生產力釋放出更加強勁的動力。
人民政協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今年,中國迎來「申遺」成功後首個春節,國潮湧動,年味、文化味十足。對於「圍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全國政協去年一年做了哪些工作,有何成效」這一問題,劉結一表示,首個「非遺版」春節長假,大家過得更精彩、消費更旺盛。電影票房、觀影人次雙雙破紀錄。傳統文化與高新科技跨界融合,爆款疊出。過境免簽政策帶火「中國遊」,入境遊客按年增長150%,創下歷史新高。「打卡」中國年俗成為時尚,住民宿、穿漢服、逛廟會、吃餃子,沉浸式感受中國文化,回味無窮。春節「申遺」成功後,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達到44個,居世界之首,展示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巨大魅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寶貴滋養。
人民政協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直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積極作為,為文化強國建設廣集良策、廣聚共識。去年,政協委員赴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深入博物館、文化古蹟、古城街區、研究機構、高校院所開展專題調研,與一線文博工作者座談交流,詳細了解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要項目的進展情況,提出建議,讓文化的底藴煥發出新時代的精神。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政協委員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深入協商互動,在知情明政基礎上,就推動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等形成諸多共識、提出良策,得到相關部門重視和採納。為引導全社會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組織專家編寫《歷史文化中的中華民族共同體100講》,生動闡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豐富內涵,這本書被評為全國史學界研究闡釋中華文明重大成果之一。
他表示,全國政協將繼續致力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助力築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